几天前,沃尔沃刚刚过了它的93岁生日。93年前,第一台Volvo ÖV4敞篷车正式上市。而今年,沃尔沃迎来了两个历史性的时刻。
第一个是旗舰SUV XC90即将国产,对于沃尔沃汽车和它的母公司吉利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这意味着沃尔沃全车系、包括新能源品牌极星(Polestar)全部实现了国产。
而刚刚过去的3月28日,正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周年的日子,全系国产的美满无疑是送给这十年“锡婚”的最好纪念礼物。
10年前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无疑是21世纪最成功的一次车企收购。
这次震惊车坛的“蛇吞象”,是李书福押上身家性命的豪赌。彼时的吉利,只是中国的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自主品牌。没有奇瑞这样的技术积累、没有比亚迪的一招鲜,吉利当时的产品还只能给人廉价、实惠的印象,说句难听点的,有钱谁买吉利呢?
十五年前的吉利
今天的吉利
但在十年过后,吉利已经不再是那个“四个轱辘加两张沙发”的廉价自主品牌,而沃尔沃也不再是那个死亡线边缘的北欧小众车企。吉利从沃尔沃获得了技术、获得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而沃尔沃,则从吉利那里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相比福特时期多得多的自由。
2010年3月28日,是李书福在并购沃尔沃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的日子,而在2009年决定收购到签约的这段日子里,李书福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感。
10年前在吉利的董事会上,这位曾经放言“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一腔热血的民营企业家,一改以往豪迈大胆的风格,来了一段真情流露:
“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
要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级豪华品牌的掌舵者,李书福的压力很大。
但对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跳级”机会,从一个本土企业,到世界级车企,这一步可以说是捷径,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捷径。没有第二家像沃尔沃这样有技术积累、品牌底蕴但经营不善的车企等着你收购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吉利想要壮大,收购沃尔沃也是个必然。
蛇吞象自然是不会为人所看好,但吉利最大的优点,正是积极的全球性眼光以及诚恳、虚心的学习态度。在李书福的治下,吉利虽然仅仅是一家创办十几年的中国企业,却在收购沃尔沃后展现出了一家真正全球化企业的胸怀:并不富裕的吉利在收购之后,反而又投入百亿美金,同时给予沃尔沃最大的自由,让其独立研发全新的技术架构和平台,并对沃尔沃的设计风格完全没有干涉,保留了100%的北欧设计风味。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所做承诺的坚守,为吉利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的背书。所以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在海外的“买买买”可谓是一帆风顺:2013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伦敦出租车)的业务与核心资产。随后在2017年其先后入股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收购宝腾汽车(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并在2018年成为了戴姆勒的长期战略投资者。
到今天,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几何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汽车品牌。这些品牌相对独立,又协同发展。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5万名外籍员工,外籍员工占比达42%,在收购沃尔沃后的十年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球化集团。
甜蜜的联姻——沃尔沃和吉利的蜕变
如果说什么能够反映一家车企的实力,那么最好的体现无疑就是销量了。2009年是沃尔沃在福特麾下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沃尔沃的年销量仅为334,808辆。而在2010年吉利入主之后,沃尔沃真正实现了蜕变:
数据来源:沃尔沃官方
在这10年里,沃尔沃的全球销量几近翻倍,而中国销量更是整整翻了5倍,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与此同时,沃尔沃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也在持续攀升。2019年,沃尔沃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741亿瑞典克朗,而2010年仅为1130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相较2010年的23亿瑞典克朗也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大力支持以及“放虎归山”式的“放养”也催生了SPA、CMA等新平台以及Drive-E系列模块化发动机,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反哺的效应使得吉利的产品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Driver-E 三缸1.5T发动机在吉利车系上的大规模应用,到第一款CMA平台SUV星越的登场,吉利的耕耘获得了实打实的收货,当然,真正的甜美的果实,是它们“爱情”的结晶——领克。
贵子领克——自主品牌走向品牌价值的第一步
吉利和沃尔沃联姻的最大果实,无疑就是领克。2017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成立技术合资公司——领克。新公司将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动力总成、供应商体系等领域的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
50:50的股比意味着双方完全平等的股权地位,也意味着领克利润的50%将交给沃尔沃,但这一切对吉利来说是值得的。吉利需要沃尔沃全心全力的去和吉利一同打造集团的上层建筑,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豪华品牌的建设,沃尔沃的经验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而吉利确实成功了——这个仅仅诞生了三年的年轻的品牌,已经几乎走在所有“自主豪华”的前面,找到了自身的调性、客户群体甚至设计风格的传承,在赛车领域(Cyan车队)也有所建树,可以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极端高效的完成了一个豪华品牌的价值沉淀。没有沃尔沃的忠心耿耿,这一切都是空谈。
“汽车产业是全球性产业、是制造业之王,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无论是吉利、沃尔沃、奔驰、宝腾、路特斯,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汽车公司,都面临巨大挑战。在相互尊重,互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地探索一条携手共进的新型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尝试的创造性思维。”——李书福说到。
吉利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企业在商业上所没有的品质:尊重和包容。对海外品牌宽松包容的态度是整个吉利集团成功的核心,也是其国际视野的体现。
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年,是这家中国车企走向全球、走向成熟的十年;对沃尔沃来说,是其起死回生、真正立足中国市场的十年。2020年是双方十年锡婚的当口,吉利和沃尔沃将面对的是电动化的趋势以及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崛起,它们势必要寻求进一步的合作,实现更强的规模效应。但不变的是,只要能够保持合作、尊重,这场联姻大概率会继续美满的走下去,再次迎来又一个双赢的十年。
往期精选
【新车解析】更年轻的全新A4L,能否满足90后对第二台车的幻想?
【跨级选车】A4L、帕杰罗、夏朗,哪个才是你追求的生活方式?
4.18优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