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奔赴考场的时候,我已经30出头了,2035年他们正当而立,而我已经是50岁的小老头。我们跨越时间共同对着这样一个题目的时候,一个是对未来生活无限不可能的期待,一个则是对未来生活还能有多少改变的感叹。
我努力去回想我的18岁,那一年我觉得自己以后能学会弹钢琴,能学会写小说,能学会做成功人士,过着电影里那样的生活。然而现在我看着自己刚刚放下的外卖便当,努力给自己生活寻找一些成就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当年的梦想好像并没有实现。
在30岁快到的那几年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我给自己写了个ToDoList,当总编辑、旅行20国、驾驶飞机、赛车获奖、住遍国内顶级酒店、买房、学会游泳、交几个女朋友再结婚……那段“最后的时光”里我无疑是开了挂的,当这些一个个划掉的时候,我如抽了大麻一样兴奋,然后又进入到一个根深的焦虑中:余生如何办?
我花了30年的时间体验,就像是在海滩边的孩子,一路上我们都看到了很多碎石子,有些是红的有些事绿的,我一路都捡啊捡啊,到了30岁那一天我倒出来给人看:你看我收集了这么多呢!
那我的40也是这些小石子构成的吗?2035年到来的时候,我难道也是捡一袋子碎石子?这够不够给自己一个交代呢?其实我是想搬一块大石头的,那么大的。这很难,我知道,但是我得试一试,因为2035年的时候我就搬不动大石头了。
未来是因,当下是果。
如果我今天可以笃定地描绘出我们的未来,那这个果就在现在已经清晰了,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朝着这个方向去走,至于走多久能到达,这并不确定,所以这只是个因。
到2035年,可以浪费的时间其实很少很少。当年在考场里的那个我一定不会知道,2018年的自己会这么贫穷,我突然发现自己时间所剩无几,如果每一块大石头需要我花费五年时间来搬动,那么在2035年我还剩下17年时间,也就是干3.4件大事,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有30%的成功可能性,我有可能在50岁那一年给自己一点点交代,否则我可能一事无成。
不敢去想2035,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够勇敢。
所有的获得,都是失去。而失去的,都是在经历一场赌博,或大或小。海子说:“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那个不服的是18岁的我,今天我怂了,是因为服了自己。我会感叹时间去了哪儿?花在了抖音,花在了微博,花在了赚钱养家,花在了博取各种存在感,花在了并没有价值的所谓社交,偶尔还在朋友圈里某人励志的故事后略有羡慕地说:其实我也还不错嘛。
还不错,这三个字谋杀了我18岁的梦想。
我想,都还是有期许的吧,我们还要如少年热泪盈眶,去想象那个2035的到来。
“我们站在大路上向天空望着,看见太阳照耀着就会快乐”,这个心境我现在才懂,懂得有点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