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用急着去加油了!今天(4月15日24时起)迎来最新一轮成品油调整窗口,本轮汽油、柴油价格继续搁浅。
4月15日是新一轮油价调整的第9个工作日,当天国内成品油调价对应下调幅度为70元/吨,但最终因触及了“地板价”保护机制而不作调整。同日,发改委网站发布信息,本轮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早在4月13日, 欧佩克OPEC+紧急会议结束后,与会各个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计划在今年5月至6月的减产规模为日均970万桶,7月至年底减产规模将降至每日77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规模将降至每日580万桶,是历史上最大的减产规模。协议达成后,这几天国际原油价连续上涨,但均在低位震荡。目前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未超过40美元/桶,触发国内成品油保护机制不做调整,这次调价窗口依然搁浅。(回顾油价保护保护机制)![]()
自2020年起,国内成品油价已呈现“三跌三搁浅”的格局。在本轮调整前,国内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85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780元。目前我们所处已是7年中最低的油价,那么“低油价时代”还能持续多久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国成品油虽然有“天花板价”和“地板价”的保护机制,但机制也是与伦特原油期货市场挂钩的,随着欧佩克OPEC+启动减产程序,未来国际油价会逐渐上涨吗?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欧佩克OPEC+的减产规模创下新记录,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石油消费大幅下降尚未能恢复,减产的幅度不足以扭转市场供应过剩及库存累积的利空压力。所以目前欧佩克OPEC+采取减产的做法是先去库存,再去弥补需求下滑的影响。由于减产周期较长,如果要把油价推高到50美元/桶,欧佩克OPEC+减产的幅度要在2000万桶/日以上。虽然各成员国答应了减产,但监督起来很困难。![]()
所以只要市场需求局面一日疲软,国际原油震荡探底的可能性仍很大。在全球疫情没到转折点时,原油市场出现反转的几率不高。“个人判断,目前低油价还会维持一段时间,5月份后可能会回升到40美元以上。”中国油气产业智库联盟专家刘满平表示,石油这种大宗商品的涨跌,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跟地缘政治也有很大关系。目前石油生产国组织欧佩克OPEC+已协议减产,最大的障碍沙特和俄罗斯已经谈拢,后面主要看减产的成效和全球经济何时恢复正常了。“5字头”也不算低
虽然目前我们汽油价格创下7年新低,但截止到4月6日,在世界164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汽油价格为6.70元/升,我们排在第100位(从低到高),平均汽油价格为5.91元/升(全球油价最高是中国香港,达到15.28元/升),老实说国内的油价在全球市场并不低。![]()
诚然,我们老司机在“奢望”油价能不能再低一点时,“三桶油”的现实处境就相当困难了。据统计他们桶油完全成本约在40-60美元/桶,面对世界原油市场20-30美元/桶的油价,完全是“生产一吨亏一吨”的节奏。油价下跌本来是可以提高大型油企的下游炼厂效益的,以弥补上游勘探开采的损失,但市场成品油需求的下滑却为“三桶油”的炼化业务蒙上阴影。既然“开源”不行,那么“节流”削减公司的资本开支成为“三桶油”当下第一要务。根据公布数据显示,中石油预计今年资本开支下调20%-30%;中石化初步计划将资本开支下调2.5%,且正在动态调整今年生产经营计划;中海油将年度投资压减10%-15%,总成本降低不少于10%,要利用低油价倒逼企业提升竞争力。![]()
可见油价将持续“5字头”并不能讨好所有人,“低价时代”也是比之前动不动6元、7元的高位回落而已,远未到老司机心理预设价位;但国际原油市场长期的低位震荡,不仅“三桶油”,美国、沙特、俄罗斯这些石油出口大国也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诚然,2020年油价“三跌三搁浅”的轨迹实在与以往都不一样,受疫情严重打击全球经济的影响,即便油价降下来了,但我们每个人当下的感受,仍是“难”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