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东风汽车集团发布公告,已经与雷诺集团达成初步协议,东风汽车集团将收购法国雷诺持有的50%股权,至此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2013年,东风雷诺正式成立,由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雷诺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双方各持股50%。依托雷诺-日产的技术共享,借助东风汽车将雷诺更高级的品牌形象输出到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愿景极其美好。犹记得品牌五周年之际,东风雷诺喊出在华2022的发展战略:经销商数量会翻番;销量要增长超过5倍,达到年销量40万台;同时每年推出2款新车。
![]()
但在不被看好的品牌溢价和车市多重利空冲击下,东风雷诺没活到2022,有意思的是,双方签约至今,整整过去七年。
引用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东风雷诺的累计销量为1.86万辆,同比下滑了62.87%。2020年1~2月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为610辆,同比下滑了86.4%。
而从2016年引入国产车型至今,东风雷诺的累计销量约为17万辆左右,共推出四款车型。其中,三款燃油SUV,科雷嘉、科雷傲、科雷缤。一款纯电动SUV(e诺),几款车型年均总销量不足5万辆,或许在合资范畴内,这是一个足以垫底的数据。
更惨痛的是,在集团公布的全球数据中,2019年全年雷诺全球销售量为375万辆;东风汽车的全年累计销量也在300万辆上下。换言之,无论是东风体系还是雷诺集团,年终做报表时,都可以把东风雷诺的成绩通过抹零省去。
![]()
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不受待见不是一天两天,设计特立独行、品牌整体势微,产品力get不到国人的消费痛点……,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此情况下,你用料如何、铝合金底盘如何、品牌历史文化如何、信仰如何等维度再优秀,也很难扭转非主流的弱势形象。
从品牌发展路线上看,进口光环是外来品牌保持西方品牌神秘感及高端调性的一个途径,雷诺本具备这种潜力,但却没有走出那条路。暂不提BBA的强大气场和德系的强大群众基础,以大洋东方的雷萨为例,其苦心经营的进口销售模式,之所以能在车市寒冬进入绝对收益期,实际上离不开丰田在中国的销量增长。而在中国,日产的更高级,首先联想的是英菲尼迪,雷诺的地位尴尬又夹生。
此外,2015年雷诺宣布合资模式后,依托于日产-雷诺联盟的技术共享,打造了许多同质化车型,并且其为了让销售终端好过,主销车型科雷傲的的价格几乎与奇骏完全重叠。
![]()
在叠加了诸多因素之下,2018年突然而至的车市下滑,可以说让雷诺举步维艰。东风雷诺的四年造车生涯里,也曾拥有最高9000台的峰值战绩,2018年下半年开始月销量急转直下,从6000+转瞬至2358台。2020年,车市寒冬与疫情的双重打击,终成为压倒东风雷诺的最后一棵稻草,月销量1000台水平线任谁也无力回天。
东风雷诺的消失对于雷诺和东风汽车均不会产生很大的市场影响,以合资车企身份去看待这种权重,难免让人唏嘘。
据了解,目前全国还有112家东风雷诺专营店和13家维修服务站,而以雷诺早期进口车型和2016年之后国产车型销量来看,中国目前大概有30万雷诺车主,如何善后?
东风公司方面表示,在东风雷诺与雷诺品牌车辆和CBU经销商终止经销协议的背景下,根据市场化的选择原则,现有经销商可以进入东风销售网络体系内。此外,雷诺也将选择部分经销商继续从事雷诺品牌的售后服务业务。考虑到雷诺与日产两者同平台产品的零件互通性较高,尤其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也算情有可原。而经销商即便选择入网东风系统,在时下节点也可谓前途未卜。
在员工问题上,东风雷诺体系下的1600多名员工安置主要分为3个方面:处理遗留问题留用人员;开展新业务留用人员;依法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
当然,此次分手,不意外着完全的分道扬镳,“好朋友”还要继续一起走,东风集团和雷诺集团强调称,东风、日产和雷诺三方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易捷特目前运转良好,这意味着小型纯电动代步车e诺还会继续生产。另外,东风集团、雷诺集团和日产汽车还将在发动机方面进行合作,而在商用车领域,雷诺将向东风提供柴油机许可。
此外,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创新合作。雷诺集团在声明中表示,未来其在华业务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后两者将构成其未来在华业务的两大支柱。
目前,在轻型商用车以及电动轻型商用车领域,雷诺集团在欧洲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这种领先能否反哺于中国市场,至今还未见端倪。
写在最后
后戈恩时代,东风雷诺终成昨日黄花,可见疫情+车市寒冬的猛烈冲击下,边缘车企正如坐针毡备受煎熬。不过,对于市场而言,这种分手并非坏事,在中国汽车产业滚滚向前的巨轮下,这种分道扬镳看起来秋风萧瑟,实则为一别两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