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耀和他的宝沃,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风波。
随着瑞幸咖啡舞弊案的暴雷,市场越发关注同是陆正耀家族掌权的神州租车和宝沃汽车未来的命运。
美东时间4月2日,瑞幸咖啡“自揭家丑”,主动公开其在2019年Q2-Q4伪造交易金额22亿元,消息一出瑞幸盘前一度跌超过80%,并在20分钟内连续触发三次熔断机制,当日收盘报6.40美元,大跌75.57%。
受此牵连,在香港上市的神州租车,4月3日盘中一度大跌70%,停牌前跌54.42%,报1.96港元,最新总市值41.55亿港元。同日,未上市的宝沃汽车,被传出工厂已停产超过2个月的消息。
瑞幸自曝22亿造假后的第三天,陆正耀道歉了,带着他的的元气满满。
陆正耀说——
“感谢很多朋友的关心问候。出事以来,我非常羞愧、痛心。瑞幸创业初衷是想做一杯好咖啡,服务千万用户。但是造假事件出来后,让太多人失望、受伤!包括一直信任我们的投资人、合作伙伴,喜爱我们的消费者,还有兢兢业业的瑞幸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家人。
过去两年公司跑的太快,引发很多问题,现在狠狠的(地)摔了一跤,我作为董事长难辞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诚挚道歉 — 对不起大家!
我接受一切质疑和批评,并会尽全力挽回损失!”
看上痛心疾首,痛定思痛,但在汽车有智慧看来,陆正耀,属于典型的商人思维,但他的宝沃,却不是典型的商品。
陆正耀是商人吗?这个毋庸置疑,毕竟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了全球最快IPO纪录:从成立到上市,短短18个月时间。在上市答谢活动上,陆正耀意气风发地表示,瑞幸咖啡的主旋律就是一个“快”字——开店快、发展快、烧钱快,“当然,还有上市快”。
但从诞生之日起,瑞幸咖啡的模式就一直备受争议。
“像刷锅水一样”的瑞幸咖啡惹怒了无数对生活品味抱有追求的白领和小资爱好者,他们不惜在任何场合抵制瑞幸,并对其印在咖啡上的那句“好的咖啡不一定好喝”大加嘲讽。
然而,在强大的资本面前,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会被抹去。一年、两年,在一张张2.5折、1.8折甚至白送的优惠券无情攻击下,骄傲的人们低下了他们的头颅。如今,瑞幸已经深度渗透了一线到三线城市的商圈,成为了比星巴克更受青睐的选择。
然而,这样的流量却并未为这只小鹿带来盈利。那些花3元5元购买一杯咖啡的人们,可能很少思考瑞幸应该如何赚钱。而神奇的是,瑞幸的董事长与股东们似乎也不去想这个问题。
原因就是,陆正耀一直在赚钱,瑞幸咖啡就是他用来赚钱的工具。只是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商业模式,把瑞幸咖啡打造成高质量商品,而是将其打造成玩弄资本的跳板。
也许,创业赚钱和资本赚钱相比,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简单也迅速。
以瑞幸为例,在其17个月火速上市背后,是估值翻倍的奇迹——A轮,投2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B轮,投2亿美元,估值22亿美元;B+轮,投1.5亿美元,估值29亿美元……也就是说,创始人和投资人相继投资了5.5亿美元,但此时瑞幸的估值已经达到29亿美元。
IPO后,随着股价不断被以各种理由推高,创始人和投资人也逐渐套现离场。
瑞幸在2020年1月8日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瑞幸的实际控制人陆正耀和钱治亚已经分别将他们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2月浑水报告称,瑞幸咖啡的管理层通过瑞幸咖啡股权质押融资高达25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瑞幸的这场资本游戏里,17个月火速上市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瑞幸创始人和投资者,已经收回成本,甚至赚得盆满钵满了。这种变现速度,比“做一杯好咖啡,服务千万用户”,然后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划算多了。
瑞幸咖啡的先例,陆正耀打算复制在宝沃上。
2015年1月,神州专车正式上线,一年后,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将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2016年7月,神州优车即在新三板挂牌,交易首日市值高达417亿元,意味着从上线到上市只有一年半时间。
从那时起,陆正耀就打算在出行领域“搞事情”。
“但凡跟出行相关的,我们都有研究,而且研究得很深,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有多深。”在出行领域踌躇满志的陆正耀说到。
甚至他曾想过去造车,只不过被否定,直到2018年底看到了亏损的宝沃被出售的消息,又重新激起了陆正耀未竟的造车梦。
2019年3月18日,神州优车拿下了宝沃汽车67%的股权,成为了宝沃直接控股人。7月29日,宝沃汽车董事长正式变更为陆正耀。
宝沃号称德国品牌,源自1919年,航母级钢材,德国工业4.0智造。实际上,德国宝沃在1961年因资金链断裂破产,2014年被福田汽车收购时,只剩下“宝沃”品牌的无形资产。
但不同的是,陆正耀购买宝沃,并不是认真造车,而是注重营销。陆正耀认为,“宝沃有着优良的产品、世界一流的制造工厂,唯一的问题便是车卖不动,究其根源还在于产销模式。”
为此,陆正耀不仅让宝沃“起死回生”,还给它披上了新零售的外衣,攒了一个振奋人心的造车局。但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左手资本,右手营销;高举高打,备受争议。
在业内看来,这种模式侧重对销售渠道的变革,但在产品层面并没有太大创新。跟瑞幸咖啡诞生之初疯狂开店一样,宝沃将重点放在了渠道。换言之,卖车是第一位的,造车次之。
他想把宝沃做成汽车界的瑞幸咖啡,“消费观念要转变,首先车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电子消费品。星巴克过去也高高在上,但我们去年变了瑞幸咖啡。我有信心在汽车上再变一把。”
所以陆正耀对宝沃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降低客户购车门槛,0首付购车、90天无理由退车、先享后买、可退可换;比如改变厂商与经销方式,零售店面“千城万店”、全国35大库存中心直供产品、建立厂商直修中心、小店维保等等。
总之,走着和瑞幸咖啡类似的路子,他想重新定义汽车消费。他的原话是,“神州宝沃汽车将为客户带来和瑞幸咖啡模式一样的高品质、高便利和高性价比的全新体验。”
而创造这些概念和体验的根本目的,仍是谋求资本空间——陆正耀想让宝沃成为自己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有人认为,陆正耀攒了两个大局,一个是神州局,一个是瑞幸局,宝沃是神州局中的一个小局。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瑞幸咖啡、宝沃汽车,这是陆正耀讲的四个资本故事,背后的玩家是同一拨人。
这就是陆正耀的“精明”,只是他没想到,可惜梦想还没实现,就发生了“瑞幸门”。
虽然有媒体爆料称在两周前,神州已经与瑞幸咖啡切割干净,在人员、营销等等方面。但宝沃想走瑞幸的路径已经被封死。
未来的宝沃何去何从,能不能回归“商品”本身,甚至是能不能存活,现在都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采写 | 王得源
编辑 | 敬远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