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国缺乏各种汽车,轻型货车全部都是三蹦子摩托(今天的电动三蹦子颇有当初的风范)以及人力三轮车。
1979年文革结束中央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各类日本进口车开始进入中国,这其中包括了日本微面。开始是纯进口,80年代末期国内车厂开始生产引进日本技术的微面,微面迅速替代了原来三蹦子摩托货运车的市场地位。这些国产微面和微型载货汽车红遍大江南北,上世纪90年代,铃木技术的微面成为中国微面大军中最大的一只,另两个是大发技术的天津华利,以及以三菱技术为基础的五菱微面。
老编在国外网站上发现了这辆1990年制造的日规三菱Minicab NX,而且它还是辆四驱车。看到了它就和二十年前的五菱微面挂上了钩。虽然五菱微面的起步是引进的图中这辆车的上一代车型,但是五菱微面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被中国消费者所广泛认可还是这一代三菱微面技术。记得是五菱6330吧?它当年在中国南方占了微面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辆三菱Minicab NX于1990年在日本山行县上牌使用后,第一个车主一直使用到2018年底,它被卖给了一个日本的二手车销售商。其规格如下,车身长度为3.26米,车身宽度1.39米,轴距1.8米。这辆日规车的动力为一台657毫升排量的3G83型三缸单顶置凸轮轴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是42马力,最大扭矩57牛米。传动系统为4速手动变速箱。车身空重为820千克,最大有效负荷350千克(车内2人)或250千克(车内4人)。
单喇叭AM收音机
驱动系统为2速分动箱的分时四驱系统,意味这个小面的越野性能应该是很可以的。
平头设计可以让车内空间最大化,但是前排司机和乘员的被动安全性就算了。
第二排座椅,这样的设计和做工在同时代微面中算是很“奢侈”的。
现在市面上受欢迎的一些家用跨界车都会展示后排空间如何如何的多功能,其实,三十多年前的日规小面就有这些功能了,灵巧的设计最大地方便了使用者。
和同时代的大部分日系微面一样,这辆车采用的是前中置发动机底盘型式,发动机在前排座位之下,对于司机和前排乘客来说,坐在前排座椅上的体验就是冬暖夏更热的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夏季还没有现在的夏季这么热吧。这辆车是一辆高配版,有空调。
后来,这辆总行驶里程10万多公里的日规二手小面被运到了美国,去年被一个美国微面爱好者买下,成交价为7250美元。对比一下我半个月前发的那篇1993款的虎头奔500SEL,那辆车的成交价为7625美元。所以说了,一辆老车卖什么价,真的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还是因人而异。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一辆里程数只有98公里的1989年产捷克斯洛伐克JAWA 350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