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新科技亮相或推出市场,大部分人的反应先是拒绝,抑或是否定,再而是加入到舆论当中继续自己的观点看法。氢燃料电池被质疑过,油电混合动力被质疑过;到了现在,纯电动车也正经历着这个阶段。当中滋味或许对于特斯拉、对于马斯克来说是再熟悉不过。
![]()
一直以来,特斯拉作为新能源、纯电动车企,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汽车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出色的性能表现、合理而实用的巡航里程,让不少人认为电动车时代已经到来。
早在去年底,通用汽车前副总裁鲍勃·卢茨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就已经怒怼特斯拉“即将面临倒闭,无法坚持到2019年。” 最近,这位老大哥在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之后,又再一次语出惊人、重申观点:“我完全坚信特斯拉将破产。”
![]()
有财经资讯媒体对特斯拉进行测算,目前开工每分钟要烧掉6500美元,每小时烧掉39万美元。同时,特斯拉的现金流已经连续5个季度为负数,运营成本如此沉重,现在的特斯拉正处在“史诗般”的崩溃边缘。
![]()
根据特斯拉的2017年财务报表显示,去年该公司花费了3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较2016年增长一倍多。截至2017年底,特斯拉账上还有34亿美元流动资产,其中1.5亿美元为现金形式,其他为应收账款、存货等。
债务方面来看,特斯拉截至2017年底共有230亿债务,其中94亿美元为长期债务,而短期债务也高达76亿美元,所谓短期债务,在会计上的定义是在未来12个月内需要偿还的债务。
![]()
因而根据流动资产和负债的配比粗略来看,特斯拉在2018年面临的资金缺口高达20多亿美元,财务状况确实非常吃紧,特斯拉成立至今没有在任何一个财政年度中实现过全年盈利,在过去的9个季度中,8个季度出现亏损。
此外,行业人士也对此表示担忧。对冲基金机构Vilas Capital Management的CEO约翰·汤普森此前表示,如果马斯克没有“魔法般的手段”融到新钱,特斯拉可能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破产。
先不说鲍勃·卢茨的观点如何,但目前很实际的问题已经摆在了马斯克的面前,那就是Model 3的产能受限。在2016年6月特斯拉就首发Model 3,起步价为3.5万美元的新车,约合人民币22.77万元,其价格远低于此前推出的Model S和Model X。
![]()
尽管车身尺寸、续航里程方面同样是比此前两款主力车型来得小,但丝毫不妨碍Model 3成为实用性的纯电动车。因此当时发布会后6小时的订单数,已经超过13万辆。之所以价格能如此低,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是由于,车身尺寸做得要比Model S要小;第二点是高产量外加规模效益的提升,从而使得成本下降。
![]()
但问题就处在Model 3的产能远不如预期。去年7月,马斯克曾向外界承诺,到当年年底,Model 3的产能将达到每月2万辆的水平,但是当季财报公布的真实数字却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3个月里,Model 3总共出产了2425辆,在该季度的第一个月里,仅仅生产了260辆。在刚过去的4月,还出现停产的状况。
![]()
另外,有人认为特斯拉是惦记着美国购买电动车的补贴。在美国购买电动车,政府只对车企在美销售的头 20 万辆纯电汽车进行补贴,每辆 7500 美元。一旦某家车企销售超过这个数字,那么政府会在超出日起的 5 个季度内逐步取消对该车企所有电动车的补贴。
睡工厂,可以说是马斯克找出问题核心关键的“大招”。这招数在上一次遇到产能危机,也就是2016年时就用过,这次重施故技照样有效。
![]()
Model 3的产能低下主要症结在于过度依赖自动化。正如马斯克所说,高产量外加规模效益提升,是可以降低成本,而自动化就是高产量的基础。马斯克的设想是所有工序自动化生产,但是,其实有些工序人手会比机器更灵活些。
![]()
其次就是车辆的供应商太多,简单来说就是特斯拉几乎是一个部分选择一个供应商,并没有形成产业供应链,自己也没有零配件生产线自产自用。因此,产品的不合格率高就导致了生产的停滞不前。
经过停产升级后,Model 3的销量最高达到每周2270辆。4月中旬马斯克给全体员工发了邮件表示,未来在5月到达3000到4000辆的周产量,在接下来的3到5天内对千兆工厂和佛利蒙的工厂进行全面升级。Elon Musk还表示,在5月底还会进行一次升级,到6月底时,就能达到每周生产6000辆Model 3的目标。
![]()
并且,马斯克在回复一名科技UP主的问题时,已经明确了下一家超级工厂已确定在中国,目前他们正和国内政府讨论建厂事宜,马斯克表示很快特斯拉会对外公布细节,时间有可能就在下个季度。
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庞大而重要,倘若能实现国产,既能享受较低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在国内市场呈现价格与技术的性价比优势。但问题是,多点开花的特斯拉,财务状况不乐观,还是先对外融资解决眼前的财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