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小车,败也小车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看中中国市场潜力的车企之一,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长安铃木在当时可谓是顺应天时地利,奥拓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私家车市场的迅速拓展,成为一代“国民轿车”。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长安铃木却未能紧跟时代潮流,在这个四化当道,大车横行的年代长安铃木十年未曾改变,再谈及铃木时,人们能想到的始终是奥拓和雨燕。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确系如此,长安铃木的困局——小微车型芳华已逝。
![]()
长安铃木没有实力造出大车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需赘述,奥拓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雨燕成为很多人除飞度外认知日系车的启蒙导师;小车吉姆尼成为很多消费不起普拉多、奔驰G的平民玩家的圆梦良器。但长久以来,铃木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造全世界最好的小车,而小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车型,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退一步讲,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地带,小微车型就是铃木的舒适地带,对小车的偏执在初入中国市场时为其带来了物美价廉的口碑,但面对大屏、大空间、大天窗的消费升级趋势时,铃木却自我麻痹,好在中国市场足够多元,上至布加迪下至五菱宝骏,每个细分市场都有一部分消费者。
![]()
但世上哪有市场去适应企业的道理,从来是企业去适应市场,大众、福特、别克、雪佛兰、现代等品牌为适应中国市场推出过“中国特供”,甚至奥迪、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为迎合中国市场做出了加长版。
如今的小微型车在中国可以说十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人追求大车,甚至因为关税下调开始憧憬豪华车,当你的能力与欲望足够支撑每天去吃全聚德这样的精美大餐,谁还会天天惦念路边沙县小吃的味道?除非,你能摇身一变成为全方位的米其林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