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塔主
图|塔主/网络(侵删)
相信喜欢汽车的男孩或多或少都对日产GTR有过爱慕。
深受影视文化熏陶的车迷总是能精确讲出《湾岸》秋川零奈的BNR32;
《头文字D》钣金王中里毅的BNR32;
《速度与激情》保罗的BNR34。
日产能在今天各大厂商飞速更迭自己产品的时候做到十三年不换代R35 GTR ,一定程度上能说明爱车的男孩们还很买这股情怀账,另一面也是日产手里实在没钱换代这档子事咱就不提了。
往回追溯GTR的历史你能很轻易了解到自日产 Skyline BNR34 GTR之后GTR就变成了一个和日产Skyline(天际线)完全无关联的车系。在非本土市场,Skyline也整个移交给了英菲尼迪。现在的GTR就是GTR,R35就是R35,不是什么BNR35。
(GTR五十周年纪念版)
新媒体兴起,各大脑洞奇开者有了用功平台,他们称英菲尼迪Skyline中“余孽”G37为“半个GTR”。原因嘛,大家也知道——R35 GTR使用的VR38DETT引擎和G37所搭载的VQ37HR引擎是近亲。看来这说法是有依据支撑的,2009年到2013年英菲尼迪G系中的G37属实算50% GTR。
但塔主今天讲的是一台70%的GTR!一台比50%GTR更接近GTR的75%GTR。怎讲?
我们再来追溯下GTR历史:
“噢噢噢,对。
除开‘先祖 GTR’,所有GTR都是俩门的。”
不管是在旧Skyline时代还是新时代,除了先祖GTR,所有GTR都是俩门。作为当代Skyline 顶级版本的G37多是四门(Sedan)多少有点反叛背家的意思。看到这你应该能明白,今天要说的主角就是俩门(Coupe)的G37!
但仅仅是俩门就说他更接近GTR ,四门G37要是会说话,早就在背地里骂娘了。给车门一焊填点腻子喷层漆不也是俩门的,后排上下不方便拆套真GTR座椅放前排还更GTR。
说它是75%GTR,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在中国,有两项配置是俩门G37独有的。
中规俩门G37拥有四门G37无法选装的两大利好——“前4后2活塞卡钳”和“后轮转向”。
这俩配置在其他地区是以可选配运动套装存在。中国销售的俩门G37这俩配置直接标配而四门G37根本不能选装。所以国内区分G37和G37S的方法也很简单,“只有俩门才是G37S”。
在靠近GTR的路上,
俩门因素占10%,这两项配置就占15%。
开过四门G37的朋友一定知道那原厂制动踩着很一般,一副家用车软绵绵的样子给人信心不是很足。很多玩G37车主的升级车辆首选基本都是换上更好的刹车皮或卡钳。
G37S开起来的刹车脚感就要好很多,虽然,虽然啊,就是换上了这套活塞刹车的脚感远没到刹车撞墙的程度,但提升的脚感更直接,主观上更强的刹车力度也更明显。
刚开始开这车在城里穿梭几脚是觉得制动力和脚感都要比四门G37好一些,起初我以为主因是对比两车车况差别的原因。后来下车欣赏这俩门和敞篷独有的19寸轮毂时发现这前后卡钳跟四门的完全不一样。后来又去网上搜了一些俩门车主的使用感受,发现提及频率最高之一就有这个制动力表现。可算基本坐实俩门的刹车是要优于四门的说法。
再说这后轮转向啊。车主那地儿拿到车去城里的路上,我得经过一段四处凹陷的路面。很不巧,之前开四门G37的时候也走过一段相似的路。走完凹陷路段,我以为前面就没了,速度提起来,VQ37不能慌,非常得意。突然发现左侧还有大坑。
方向刚回正的时候就惊叫出来,“(和四门)完全不一样!”
转多少车头去多少屁股走多少非常平稳。就是那一瞬间我发现这是自己想要的理想型。更棒的刹车,更灵活的车身,不一样的俩门,还有老旧时代的经典大排自吸V6。
我没有能力仔细去区分这股和四门G37完全不一样的转向感觉到底是后轮转向站绝对要素,还是19寸大轮毂;更宽的车体;更低的车身;更宽的后轮宽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发现自己就是认定了这车上面的这俩配置,好像只有装了这俩玩意儿G37才是心中真正的G37。
那其实还有一台原厂更接近GTR的G37,我要说中规的G37S是75% GTR,那么他——G37x Coupe 就应该是85%的GTR。和GTR一样,俩门车身;同宗同源的VQ37;同宗同源的四驱系统(ATTESAE-TS)。可我不喜欢,哈哈哈。
踩下手刹,皱紧眉,盘算着如何买下他……
最后还是没能成功入手。
两个原因:
一是我发现还有一款更理想并且比这台车还接近GTR的 G37 Coupe IPL。更大的马力和原厂改装,那是个更好的选择,我自然得放弃这个;
另一方面没钱买车这档子事咱就不提了。
你和 Dream Car 有什么故事?
欢迎分享
交流/合作/投稿:lx13619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