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整车企业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正常复工难,开工率将普遍大幅下降。
“汽车零部件严重紧缺!受此影响,节后整车生产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2月初,一位大型整车总经理告诉“穹眼财经”。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承认,“不是缺一两个(零部件)。没有办法,既不能开工,也不能运输。”
零部件紧缺,已经是中国汽车业的普遍现象,连特斯拉也不例外。2月4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公开承认,2月初的(中国)新车交付暂缓,“目前正在制定计划,争取补上”。
是谁带来了这场零部件短缺潮?
疫情!
春节期间,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高层们一反常态的忙碌,线上开会、提前准备生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中国汽车史上前所未有的困境——巧妇无米难下锅。
多位车企总经理直言不讳地告诉“穹眼财经”,“受疫情、封城等因素影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处于休克状态。”
汽车业最自豪的就是JIT。但是,这场疫情打趴了JIT。
汽车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一辆车有上万个零部件,来自各个地区、各个供应商。随着汽车业在全球的规模化发展,车企们采用了JIT准时化生产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
据了解,汽车零部件供应分为多种。当前最短缺的就是及时供应的汽车零部件,尤其是座椅、仪表板等。通常是整车企业按需要下单、零部件企业按时生产并运往整车工厂的生产线。像座椅、仪表盘这样体积大的汽车零部件,无论整车企业甚至零部件企业都不会有太多库存。以一汽大众成都工厂为例,年产能约70万辆。即,日均产量将达2800辆,车间没有足够空间来存储足够量的座椅、仪表盘等大件,更不要说因此而带来的厂内物流、人员调配成本。
但现在面临的局面是,生产无法跟上。一家大型零部件企业高层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延后开工,没法生产。”上汽大通总经理王瑞表示,“关键是子零件供应商的复工问题。”据悉,毛细血管越往下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越无法保证及时供应。尽管不少地区延至2月10日正常复工,但规模越小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越多工人来自于外地。按照现行防控措施,他们返程后,将被隔离14天,这将直接影响产能。
韩国现代汽车就被小小的线束“打趴”下。因为山东烟台的线束供应商停产,现代汽车在韩国的7家工厂将停产或涉及停产,占其全球总产量的40%。
![]()
不少车企高层反映,“即使下周复工,也无法保证正常供货。因为跨省运不出货。”汽车零部件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较为密集。但疫情影响下,不少地方封路,不允许外来人、外来车进入。
一位车企高层叫苦,“汽车产业链的大协同?全部被斩断了。”
汽车零部件短缺的局面,多久才能缓解?
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层不约而同地表示,“只能看政策。看什么时候人员能正常到位生产,什么时候物流正常。”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表示,对疫情严重的武汉、台州、温州等地的零部件企业会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影响会大些。
车企们其实提前已经做了相应准备,但形势的发展大大超出车企预期。一系列变化,令车企们措手不及。
节前,上汽大通担心武汉地区的零部件工厂供应紧张,提前备料,但没想到供应紧张蔓延至全国多地零部件企业。吉利汽车似乎和武汉零部件供应关系不那么紧密,但没想到温州地区引发疫情,导致吉利汽车零部件供应紧张。
车企们无法等米下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春节期间,上汽大通、吉利汽车、蔚来汽车等车企高管并没有休息,忙着盘点零部件,以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排产。
王瑞说,“我们(上汽大通)将根据现在零部件库存情况,按产品销售情况来排产。”林杰表示,“我们(吉利)会从市场端倒排制定计划,并结合供应链情况及人员安排,做出排产计划和员工分批上班的安排。”
如何保证安全物流上,吉利汽车做了预案。林杰说,“未知的恐惧很强。如果物流防疫做好,可防可控。现在做了很多预案。物流车如何入厂,做到防疫、物流隔离。”
![]()
3月,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供应、物流能正常跟上吗?
不知道!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今年的春天将会来得格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