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好些话,都因为斩钉截铁而被人轻易的记住。
比如说:一定要自建工厂,把车子交给代工厂,我们心里不踏实。
比如说:资质申请如果我拿不到,别人应该也拿不到。
比如说:新造车团队未来只有两三年时间,如果到不了10万台的销量,就没法活下去。
再比如说,威马EX5的发布会上,沈晖大声强调了一句:送外卖是送不出强国的。
作为最被看好的新造车企业之一,沈晖率领着威马在制造逻辑、供应链把控等关键节点上都踩对了一大半。这也另整个业界尤为期待威马首款产品下线后的系列动作。
4月20日,威马EX5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11.23万元-21.63万元。上市的EX5共有EX5 500、EX5 400、EX5 300三个基础版本,以及两款EX5 Pro版本。此外,现场还发布了针对出行服务商的合作版本:EX5 出行合作版,补贴后价格在9.9万元。
关于产品
在基本参数上,如图所示,威马长、宽、高的基本数据为4585/1835/1672mm,轴距2703mm,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是460/400/300km,在42分钟内能完成30%-80%的充电电量。全系配备了LED大灯、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2.8英寸中控悬浮屏幕、智能交互LOGO以及隐藏式门把手等。
重点说一下威马EX5的智能配置,毕竟这才是区隔产品的最佳定义。
上图这些是智能标配,详细举几个例子感受下:
全生态语音交互:识别自然语言,而不是生硬的功能启动指令。
情感化车外互动式车窗投影:根据音乐歌单的不同,车标logo能随着节奏跳动;同时,在靠近车辆时,车窗可以投射出问候语、天气温度、剩余电量、可行驶公里数等智能信息。
全感官空间扩展:车内有影院、K歌等模式供选择,中控悬浮屏幕随即调整出相应的模式和驾乘氛围。
一体化车家互联:与智能家居实现双向控制。
相比强调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威马选择以“人车交互”作为智能产品的定义。这对新造车企业或许是个有益的启示:广被讨好的泛90后们,毕竟还是玩心大一点。
拷问陆斌
此前一直对外宣称“20万元”的威马,靠着特别有钱的资金实力、特别自信的价格定位,一举变身屠夫,着实让传统新能源车企们握紧彼此的小手。初出茅庐的产品图谱也将携带着威马汽车对智能汽车最新、最全面的理解,真正接受公开检验。
下半年大批量开始产品交付的计划能否按期执行?经销渠道将如何展开?“薄利多销”的架构模式能否抢占市场?
发布会的第二天,天天汽车见到了依旧兴奋的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他把威马如此定价归结于三点:
1、行业多年积累,供应链体系完备;
2、自控产能和质量;
3、财务结构是考虑了零部件的成本和在中国出行生态里面的利润结构。
天天汽车认为,威马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制造链和成本的控制,实现低定价、促销量,从而达到规模化效应。同时,规模化带来大量的用户数据,支撑互联网生态的后续产业反应,这是沈晖及其团队不可忽视的长板。
下一步就是要大手笔营销卖车了,威马自有一套4S模式:Space体验中心;Store大型交付中心Store,将与每个城市一家的“智行合伙人”联手运作;Station,以城市为单位的小型服务站;Spot,提供小型、快速服务。
目前来看,这套4S模式还有些模糊,是否能真正促进销量还得看建设和产出效果。留给新造车企业的时间差也就两三年,这期间如何燥起来,尤为考验团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
给自己设下“十万量”守地盘任务的威马汽车,先在价格上将了所有人一军。接下来的市场争夺战,只会越来越好玩儿。
关于订单,陆斌透露一个数字,自4月20日晚间十点正式接受预购以来,后台以每一分钟三台的订单速度增长中。
最后,因为采访间“网不好”,他并没有给出订单预购总量的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