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对外宣称“20万元”的威马,靠着特别有钱的资金实力、特别自信的价格定位,一举变身屠夫,着实让传统新能源车企们握紧彼此的小手。初出茅庐的产品图谱也将携带着威马汽车对智能汽车最新、最全面的理解,真正接受公开检验。
下半年大批量开始产品交付的计划能否按期执行?经销渠道将如何展开?“薄利多销”的架构模式能否抢占市场?
![]()
发布会的第二天,天天汽车见到了依旧兴奋的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他把威马如此定价归结于三点:
1、行业多年积累,供应链体系完备;
2、自控产能和质量;
3、财务结构是考虑了零部件的成本和在中国出行生态里面的利润结构。
天天汽车认为,威马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制造链和成本的控制,实现低定价、促销量,从而达到规模化效应。同时,规模化带来大量的用户数据,支撑互联网生态的后续产业反应,这是沈晖及其团队不可忽视的长板。
下一步就是要大手笔营销卖车了,威马自有一套4S模式:Space体验中心;Store大型交付中心Store,将与每个城市一家的“智行合伙人”联手运作;Station,以城市为单位的小型服务站;Spot,提供小型、快速服务。
目前来看,这套4S模式还有些模糊,是否能真正促进销量还得看建设和产出效果。留给新造车企业的时间差也就两三年,这期间如何燥起来,尤为考验团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
给自己设下“十万量”守地盘任务的威马汽车,先在价格上将了所有人一军。接下来的市场争夺战,只会越来越好玩儿。
关于订单,陆斌透露一个数字,自4月20日晚间十点正式接受预购以来,后台以每一分钟三台的订单速度增长中。
最后,因为采访间“网不好”,他并没有给出订单预购总量的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