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进入中国25年的的铃木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股权, 收购完成后长安铃木公司由长安汽车全权所有。
而时隔一年后,长安铃木最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款新车的外观设计图,新车与在售的铃木维特拉造型十分相近。但由于只是专利申报,我们只能看到新车的外观造型,其余的内饰、配置以及动力参数还都无法了解。
其实在去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后,很多人都觉得放弃了庞大的中国市场,铃木肯定活得不好,但从业绩来看,铃木好像并没有沉沦,反而还有了起色。之前发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铃木以349.18亿美元营收位居357位。虽然排位不高,但它的利润率却达到了4.62%,比最赚钱的自主车企上汽还要高出0.63%。
铃木有着“小车之王”称号,此前在国内投放的奥拓和羚羊车型,销量和口碑都非常的不错。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转变,唯大不破的购买需求让铃木渐渐迷失了方向。有一个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3年中国小型车市场占比约为35%,到了2017年份额就只剩下6.7%了。
而在同样喜欢大车的美国,铃木2012年就退出了,告别了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铃木却靠着看家本领小型车站稳了日本本土和印度市场。在日本,K-Car的标准是长宽高分别在3400mm、1480mm、2000mm内,排量不超过0.66L。这类车基本都是空间最大化。那如何实现?其实很简单,把车设计成方盒形状,用满规定范围内的空间,所以看不同品牌K-Car的外观都差不多。
国内类似K-Car的车型,比如五菱荣光这类,大都是拉货干活用的。但在日本,K-Car主要是家用,再有就是购买的时候会有许多政策优惠,大致类似于国内限牌地区购买电动车的策略,最后加上最重要的一条:在日本买车,都是要提供拥有车位的证明才能购买的,而买K-Car则不用。
有意思的是,K-Car的主力消费群体居然是家庭主妇。影片《K-Car战争》中就记录了本田和大发之间的竞争。4S店内居然一台车都没有,儿童玩乐区,杂志休闲区,免费咖啡供应,都旨在争夺让附近的家庭主妇到店,从而提高销量。甚至还邀请家庭主妇进入到设计环节,各种需求也都被实现在小小的K-Car上。
最后再说回铃木,作为“小车之王”,面对国情和市场的不同,看家本领很难在中国施展拳脚。如果想靠拿压箱底的维特拉,借着长安的壳,重返中国市场,前景或许并不明朗。
![]()
车企应该先了解一下中国女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