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1942年8月出生,广东顺德人,美的创始人。2018年12月18日,何享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从一个街办塑料生产组,发展为海内外拥有15万名员工、近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市值近3000亿元的科技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美的密码在哪里?
上个世纪60年代,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村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一家生产塑料瓶盖街道工厂。40年筚路蓝缕,从乡镇企业到世界500强,推动美的发展壮大的最大动力何在?
何享健认为是改革开放。“美的能有今天,要感恩国家的繁荣富强,感恩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正确领导。美的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美的。”
1978年,改革浪潮在珠三角涌动,国家为乡镇企业发展开启了绿灯。1980年,美的自行研制生产出第一台金属台扇,正式进入家电制造业;次年正式注册“美的”商标,成为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成立的企业。
创业初期,何享健坚持对外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新型产品。
进入90年代,企业普遍在旧体制束缚下难以释放活力。美的率先于1992年实行股份制改革,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由于改制早,1993年,美的电器股票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的一家上市的股份制乡镇企业。1997年实施的事业部制改革、2001年推进的产权改革,让美的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市场型企业”。
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影响,美的在人才引进上也体现出“敢为人先”的超前意识。
何享健有句名言:“宁愿放弃100万元销售收入,绝不放过一个有用之才。”与国企相比,民企只有不断“栽好梧桐树”,才有机会“引得凤凰来”。为此,早在90年代初,还是一家乡镇企业的美的便大胆引进了博士生。
人才科技月于1996年启动,美的每年都会对企业优秀人才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要不是解放思想和重用人才,美的可能也会跟很多珠三角同行一样搞家族制企业,始终难以做强做大。”
何享健客观分析了他的家族以及美的的运营情况之后,认为家族式企业对于美的而言弊远大于利,所以他很早就放言,美的一定不会成为家族式企业。
通过股份制改革确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解决了用人体制,才能走向一条现代化规范企业之路。
2008年,美的收购上市公司小天鹅,设立了无锡生产基地,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冰洗产业搭建了全新平台。2010年,美的销售额首破千亿大关。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加码,美的则在2007年建立越南生产基地,正式开启了海外市场布局之旅。此后,美的还在白俄罗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地设立生产基地,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也已遍布全球。
近五年,美的“壮士断腕”——从减员到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裁撤;从资产负债率高达80%到自有资金近700亿;从64个品类减少一半到科技投入53亿元搭建研发体系,实现“产值滞长,利润倍增”的“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