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铭(Jan Madeja)夜班机抵达广州,入住酒店后在窗前静静地站了20分钟,欣赏城市夜景。
“这一切对我来说非常震撼和有冲击力,因为它跟我头脑中对中国的印象完全不同。有机会见识这样的不同,体会这样的感受,令我非常兴奋。”在广州车展上说起此事,杨铭两眼放光。
广州是9月1日上任的新总裁到中国后来到的第四个大城市,另外三个是北京、上海、成都,正好东南西北。
“非常幸运能够来到中国。”尽管已经来了3个月,杨铭对中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还没有褪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幸。荣幸之一是,能有机会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服务、为最好的汽车品牌之一服务;荣幸之二是,在中国市场运营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业务,感谢公司认可我、选择我担任这一职务。”
时移世易,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奔驰销售公司成立前的2012年,奔驰在华年销量为20.62万辆;而7年后的今天,其前10月销量就达59.1万辆,几乎是当时全年销量的3倍。
还有在豪华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的丰富程度、销售网络的状态、终端价格的稳定性……在这些方面,奔驰都较七年前有很大提升。
当然,前方并非一片坦途。如今的外部环境已完全不同——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刚刚经历了28年首降,今年降幅更大,且多方普遍认为市场低迷还将持续,中国汽车已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还有与美国的贸易风波,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终将逐渐体现。EQC纯电SUV上市意味着奔驰在中国开启了电动化时代,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产品逻辑、用户偏好、服务体系、竞争格局都与燃油车有很大不同,对133年的奔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服务公约》的推出,也意味着在服务上的约束与压力要大很多。
杨铭如何对待这些幸运与“不幸”?如何开启他的时代?
“跟中国的发展一同成长”
整个采访下来,印象最深的是杨铭对中国的热爱。
这不光体现在口头表态上。许多欧美职业经理人宁愿孤身一人常驻中国也不愿与家人在中国团聚,理由有饮食习惯、雾霾、子女教育等等。杨铭丝毫没有这些顾虑。
他主动提到,“我的家人也会一同来到中国,体会中国的生活。我的女儿今年6岁,对我而言,来到这个国家,她收获的不仅是一个旅行者的见闻,而是有机会在这样的年纪见识中国、学习中国、融入中国,跟随中国的发展一同成长。从这些角度来讲,我觉得自己无上幸运。”
“跟中国的发展一同成长”,“见识中国、学习中国、融入中国”,相信这几句已经俘获了中国媒体的心。在全球化越来越被贸易保护主义割裂时,一位欧洲高级职业经理人如此表达出与中国发展一同成长的心声与实际行动,他已经成为中国的朋友。
除了热爱,杨铭对中国市场还有十足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在戴姆勒工作近30年的理性分析与判断。“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我所预见到的是——中国市场从长远来看仍然在朝着积极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不断积累,获得长足发展,这其实是难得的好机会。”
“当然,我们从去年也看到市场的波动甚至是下滑,但我们同样看到在豪华车细分市场的增长依然是正向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更看重中长期的发展潜力,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能够扮演如此一个角色,我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跟中国的发展一同成长”的另一个原因,杨铭在广州车展发布会演讲中提到,未来出行会向着新能源方向发展,无论是纯电、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都有待市场去评判,但未来汽车出行将是新能源主导,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认为:“中国是未来出行转型的前沿阵地,中国有机会塑造未来出行的发展,也将塑造奔驰品牌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性的行业转型时期,能够加入这样一个具有塑造力的市场并参与其中,我觉得是特别幸运的事。”
他对中国的热爱可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喜爱这么简单,对在顶尖汽车公司打拼近30年的资深从业者而言,在他眼中更重要的是行业转型期前沿市场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他所说“中国市场有着高度发达的技术,智能互联等技术的发展让我觉得叹为观止。”
杨铭时代关键词:客户
正式上任还不到三个月,杨铭已经对他治下的奔驰有了清晰的思路。
未来奔驰的在华业务主要由四个维度驱动:品牌、产品、客户服务、客户关怀。
品牌层面无需多阐释。产品方面,奔驰几乎每一届大的车展都有一个飞跃,本届广州车展有梅赛德斯-迈巴赫GLS全球首发、全新腾势X上市、首款国产AMG车型全新AMG A35 L上市,产品阵容不断扩充,不断巩固竞争力。
杨铭把客户服务与客户关怀作为两个独立维度提出,占据了四大维度的一半,可见其重视程度。
他说:“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奔驰品牌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因为客户选择了我们。因为客户的选择、客户的信任,我们存在于这里,可以跟大家进行对话。我也好,我的同事也好,我们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也好,我们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我们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品牌之一,这是非常强烈的使命感。”
采访中,杨铭对中国客户的情况如数家珍,例如累计客户400万,车主平均年龄35岁,30%以上的客户是首次购买汽车产品。
“我们每日提醒自己,我们存在的天职是为客户提供服务,要始终把客户放在整个业务重点最为核心的位置,进而才能打造其他业务。当然,这样做可能会存在各种挑战,但无论如何,哪怕非常艰难,‘客户为先’都是我们不变的策略。”杨铭说。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