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汽车圈新闻不断。其中,被谈论最多的事件,莫过于吉利入股戴姆勒成为其最大股东,这给吉利汽车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自然不必多说。
不过笔者更关注的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番预测,他在接受寰球汽车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无独有偶,早在2009年,菲亚特克莱斯勒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就曾公开指出,未来,大部分传统汽车企业将面临淘汰危机,能存活下下来的不过4-5家。
在接近吉利集团的消息人士看来,李书福的这句话似乎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汽车行业内部即将迎来淘汰赛,大部分车企将出局;另一方面是“新势力”造车企业对于传统汽车企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包括此前收购的沃尔沃、宝腾、莲花、伦敦出租车等众多国际车企,表面上看是帮助吉利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借此打开国际市场。这背后根本原因在于李书福的“危机感”。
春节前,马斯克的重型火箭“猎鹰九号”首飞成功,并把自家的跑车Roadster发射进了太空,车内还搭载了三个摄像头,可以看到非常棒的宇宙画面,这与特斯拉的科技感刚好结合,不得不说,是个十分棒的创意。
与此同时,马斯克立刻加速了他两年前公布Starlink(卫星互联网)计划。简单说,就是6年间发射4425颗LEO(低轨)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超级通讯卫星群,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如果此举实现,所有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被淘汰,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将仰人鼻息,网络设备制造商的商业价值将被压榨到所剩无几。而高速网络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进入新纪元。换句话说,假设马斯克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目前众多车企倾力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将受制于他,有媒体形象的称马斯克此举夺取了未来汽车的“制空权”。
事实上,众多传统车企畅谈的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汽车新技术中,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诸如博世、Mobileye、谷歌等科技企业的手中。另外,百度、滴滴、Uber也都纷纷独立研发相关技术。他们的意图早已显露无疑,如果假设这些科技公司的“阳谋“都能顺利实现的话,那么,未来传统车企将面临的就是“釜底抽薪”般的结局,甚至沦为他们的代工厂也说不定。
想必,这或许就是李书福的“危机感”中的一部分,他很清楚,传统车企需要抱团取暖,而不是一味的单打独斗。如果以这个视角来看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的话,我们就可以解读出更多深意。
同时,李书福的“危机感“也应该体现在国内众多传统车企们身上。要知道,虽然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本土激战正酣,但能有如此战略高度和格局的车企,还远远不够。不论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签署技术合作协议,还是长城、广汽、上汽、奇瑞等国内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车企都还走在挑战合资品牌的道路上,整合优势技术参与全球竞争仍处于探索阶段。
这样来看,在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新势力车企“大举入侵”的双面夹击下,留给传统车企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李书福的“危机感“应该值得每一个传统车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