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对许家印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并不是说事的本身小,而是实在是不难。纵观国内造车新势力,大多数品牌的瓶颈都源于差钱和融资困难。但在许老板那里,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造车对许家印来说,绝对是认真的。
这种认真要从从陷入“贾氏陷阱”那一刻开始,当时贾跃亭PPT里那些关于颠覆的豪言壮语,大家没信,贾跃亭自己没信,但许家印认了真。
11月1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战略峰会在广州举行,与“大时代、大机遇、大合作、大未来”这样一看就很房地产的峰会主题相契合的是,现场有全球206家汽车产业工程技术、造型设计、制造设备、零部件、电池、电机等领域龙头企业的CEO及高管1100多人出席,也算是给足了许老板面子。
当然许老板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峰会中他首次以“造车人”身份登台,亲自用半个小时脱稿讲述了恒大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目标、定位、策略、规划等。
首先是一连串的数字,足以显露出恒大的野心。3年投资450亿,全球建设10大生产基地,研发15款新车。这都是能用钱能搞定的事,不用担心。
恒驰品牌的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1年量产。这意味着恒大的首款车型将很快亮相,并将在一年后量产,恒大在加快量产车的步伐。
关键的来了,许家印表示,恒大新能源的目标是3-5年,要达到年产100万辆,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15年内,年产规模超过500万辆。100万辆不知道许老板有没有概念,放眼国内车市,目前产量过百万的有南北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而10-15年后,全球年产规模超500万等于说,恒大汽车目标是进入全球造车集团前十,赶超百年车企PSA、FCA、向本田看齐?
如果这时候你觉得这些目标仅仅只是目标,那你就太小看许老板。显然,许家印并不是不知道100万,500万目标意味着什么。峰会上,他抛出了一个自问:“恒大要去跟世界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汽车巨头去竞争,怎么追赶?”
这时候恒大造车路就被定义出来。许家印强调,恒大过去在造车方面是“一穷二白”的,所以才要在战略、策略方面另辟蹊径,开辟一条与世界其他车企不同的“恒大造车路”,而不同之处在于“换道超车”。用五个十分房地产风的叠词来形容就是——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买买买很直白,但却是许家印最有底气说出口的。许家印表示,没有汽车底子的恒大技术上要实现快速领先,就要买买买,“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恒大都买了。”今年年初,恒大通过入股NEVS、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机电等一大波操作,实际已经掌握了充电桩、电机等新能源核心技术,而接下来这样停不下来的买买买还将继续。
那么有没有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有。那就“合合合”。这句话,也正印证了恒大今年一路以来,与全球顶极汽车零部件厂商、汽车设计师合作之路,比如这次峰会上,许家印一口气就签署了60多项合作。
同时,许家印特别强调,今年前十个月,他带恒大高管走了23个国家、47个城市,拜访了58家汽车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与工程技术研发的前五大企业,都签定了战略协议。造车需要交朋友,这就是恒大造车路的“圈圈圈”,朋友圈的圈。
许家印还认为,造车应该有大格局,也就是“大大大”,大格局,大规模,大战略。不小打小闹,要干就干大的,这让人不禁想起王健林的那句“小目标”,还有“几千万的盘我建议不做”,大,绝对是地产大集团的绝对共识。
恒大造车路的最后一点是“好好好”,许家印认为造车跟造房子一个道理,要消费者认可,就需做到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价格好当然不是指贵,而是消费者觉得便宜。”许家印的这句话,已经为未来恒大新能源产品定下了一个主基调——大众觉得便宜、但品质要好的新能源车。
或许整场峰会下来,在了解到恒大新能源的造车目标,恒大造车路的五条三字真言之后,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恒大的造车梦太虚、太大、太空。毕竟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但我想说,不要太小看一家房地产商的执行力。对比贾跃亭的下周回国,李斌的融资困难,何小鹏的只敢补偿积分。恒大一不差钱,二敢做,三朋友多,不成功真的挺难的。只是具体做成什么调性,什么样貌,还得等到具体产品出来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