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适逢上汽大众成立35周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全新建造的新能源工厂于上海落成,于此同时,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首辆ID.车也正式下线。新能源汽车工厂的落成标志着上汽大众在转型升级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
这家新能源工厂位于上海安亭,于去年10月破土动工,今年7月,各厂房主体结构封顶,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而随后在今年的9月,车身车间首台白车身也正式下线,车身车间的生产运行全面启动。经过12个月的建设,这座现代化标杆工厂即将全面投入使用。
![]()
安亭工厂项目总投入约170亿元,在设计时特别关注用地的集约使用,它的用地面积是其它相同规模新建工厂的三分之一,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产能。据我们了解,工厂具备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和电池装配车间,拥有车体分配中心、自动化立体高架库、试车道等设施。目前规划的年产能为30万辆,大众计划于明年10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将成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
新工厂集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一体,采用超过1400台工业机器人,并大规模应用领先的制造技术,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此外工厂运用27项环保、节能新技术,实现能源、水、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废弃物等5项关键环境指标下降20%。![]()
MEB平台全称为“电动车模块化平台”,是专为大规模生产而开发的纯电动车平台。MEB并非大众的首款模块化平台,早在2012年,大众就引入了一款模块化横向矩阵(Modular Transverse Matrix),即MQB平台,奥迪TT、A3、斯柯达Superb、Karoq、大众Golf及Jetta均基于该平台打造。在过去十年内,采用MQB平台的售出车辆已多达近5500万辆。而MEB是MBQ的进化版,其去除了横向、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布局,倾向于将电池及轮毂电机融入其架构中,可被用于各种汽车类型,按尺寸划分,囊括了从SUV到掀背式轿车的各种车型。MEB平台将电池包整体嵌入车底中央,并将电动机、功率电子装置和变速箱集成在后轴,辅助驱动系统集成在车辆前部,除了能够显著降低车辆重心外,还可实现接近50:50的最佳前后重量分配,提供更灵活的操控性能。
MEB平台可兼容实时更新的软件与硬件,实现高度智能网联化。全新的车载辅助系统、舒适系统、信息娱乐系统、控制和显示系统可实现创新的集成形式,为用户打造始终在线、全面数字化的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电池组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可根据不同车型的用途配置不同的电池选项,调整驱动力水平,最高续航里程超过550公里。该平台的快充系统可在15-30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
![]()
首辆ID.车下线
此次下线的首辆ID.车就是基于MEB平台打造的一款中型SUV,该车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亮相。其整体造型与之前大众品牌活动上发布的ID.初见接近,但是在细节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虽然实车采用了重度伪装,但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看出新车的亮点。此外,大众品牌里程碑式车型,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ID.3,未来也将于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生产。
ID.系列车型的动力电池将采用轻量化铝制零件,并配有集成式冷却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大量的电池试验来确保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高于国标,能够大幅度提高电池防护水平和安全性。相信在2020年ID.3量产之后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随着上汽“共创2025”战略的实施,上汽大众电动化布局现已初见成效,多款新能源车型陆续登陆市场,除了即将到来的MEB纯电动车外,去年上汽大众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途观L PHEV和帕萨特PHEV相继上市,今年1-7月累计销售超2.2万辆,在合资PHEV市场收获佳绩。今年8月23日,上汽大众首款量产纯电动轿车朗逸纯电上市,新车采用领先的“德系三电技术”,凭借出色的实力与大众良好的口碑,上市仅一周的时间里就销售了1124辆新车,创下纯电车型销量佳话。目前,上汽大众正积极布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领域未来。随着首辆ID.车下线,后续投产车型的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基于MEB平台,上汽大众将建构起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纯电动车家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多年以来,大众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实力和良好的口碑受到了众多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大众也在积极地响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如今,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的落成以及ID.3车下线对于大众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标志着大众在转型升级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