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吉利已经抗着旗子走在最前列。
全文共1827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随着2017年数据的尘埃落定,各大汽车品牌的表现也悉数出炉,自主品牌在去年涨势非常喜人,虽然也有小部分厂商出现了销量下滑的现象,但整体来说,依然稳重有进。面向2018年,自主品牌也制定了自己的小目标,它们或保守或激进,或心怀忐忑或踌躇满志。接下来,我们就以旁观者的姿态,来看看谁最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国品牌当之无愧的扛旗者?
吉利——158万辆
![]()
158万辆,这个数字不容小觑,即使对于合资品牌来说,目前也只有大众能够达到。2017年,吉利实现了124万辆,同比大增63%的傲人成绩,而2018年的158万辆,增幅为26.7%,可以看出,吉利在体量变大之后,速度也将更加求稳。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2016年的销量为76万辆,去年直接上升到124万辆,增量达到48万辆,而今年的目标增量仅为34万辆,加之今年吉利的新产品涵盖轿车、SUV、MPV、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要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没有难度。
长安品牌——200万辆
![]()
相比于吉利的风头正劲,长安算是处于一种调整期,自去年以来,销量一直呈现波动态势。而对于2018年的规划,长安在供应商大会上宣布:长安品牌200万辆,乘用车100完辆,欧尚60万辆。对于体量巨大的长安来说,只有加快新车型的研发以及现有车型的换代,才能确保现在的地位在依旧稳固。而今年长安也将迎来产品大年,包括全新逸动、逸动DT、全新悦翔、新款CS75以及全新CS35等多款车型都将在2018年正式上市,加上去年年底上市的睿骋CC,今年的长安应该复兴的一年。
长城——116万辆
![]()
今年长城的目标是116万辆,增幅为8.4%,和去年持平。实际上,长城的迅速崛起来自于站在了SUV的风口。尤其是低档SUV野蛮增长的时期,连续几年的行业增速达到40%以上。长城以性价比及安全性高的哈弗系列成功占领了市场超过10%的份额,在风口上稳坐龙头地位。但在去年,长城的脚步明显慢下来,低档SUV市场挤入更多竞争者,让长城也不得不开始官降、促销。值得一提的是,长城目前已经开始走向中高端,WEY品牌的热销足以让长城占领更多的先机,也给今年目标的完成添加了砝码。
上汽乘用车——75万辆
![]()
得益于荣威RX5,荣威i6,MG ZS,MG 锐腾等车型的热销,上汽乘用车是2017年表现最为优异的自主品牌之一,全年销量52.2万辆,同比增长62%。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荣威将今年的目标定在了75万辆。而从今年1月份荣威和名爵整体73036辆的成绩来看,其旗下车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如果照此势头发展下去,要实现目标当然不难。但今年上汽乘用车的新品不多,且集中在新能源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43.7%的同比增长,还有些勉强。
广汽传祺——70万辆
![]()
广汽传祺可以算自主品牌中的一匹黑马,凭借GS4和GS8两款爆款SUV成功跻身一线自主品牌。2017年,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广汽传祺逆势上扬,全系累计销量达到50.86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7%,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另外,对于今年70万辆的目标销量,广汽传祺准备了4款新车,除了已上市的GA4外,之后还将有新款GS4、全新一代GS5以及全新MPV GM6陆续面向消费者。尽管传祺的涨势不错,但不稳定的产品质量,依然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且随时可能爆发。
比亚迪——60万辆
![]()
比亚迪在今年定下了总体60万辆,新能源20万辆目标。2017年对比亚迪来说是颇具有丰收的年份,2017年比亚迪总体销量为4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3万辆,同比增长13.4%,连续三年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今年比亚迪将会推出一系列全新产品和迭代产品,在新的设计语言下,完成燃油车的销量目标问题不大,而新能源要想从11.3万辆向20万辆跨越,除了要有具备吸引力的产品,政策的指导和营销的深入必不可少,不知道比亚迪准备好了吗?
江淮汽车——60-67万辆
![]()
早就在去年11月份,江淮汽车官方表示,2018年集团总销量目标计划为60-67万辆(含商用车),与2017年目标(72万辆)相比大幅下降。江淮下调目标实属无奈,去年至今,江淮乘用车销量已连续13个月出现下滑。从深层次来看,江淮销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在营销方面无创新动作外,产品研发层面的颓势可能才是真正推手。与此同时,江淮长期依靠瑞风S3挑大梁,导致鸡蛋全碎在一个篮子里的经验也给其他类似的厂家提了一个醒。
众泰汽车——48万辆
![]()
众泰汽车2018年的目标为48万辆,增幅为51.4%。2017年众泰汽车销量位列年度自主品牌第8名,达到31.7万辆,连续两年销量突破30万辆。与此同时,众泰在去年也遭遇不少销量瓶颈,靠模仿为主的SR9、SR7等车型下滑严重,反而是靠自主创造的众泰T300实现了热销。而今年众泰将有4款新车,对于接近16万辆的增量来说难度不小,除非众泰提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并把控住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