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村上春树
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普通人身体储存的能量可以支撑3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突破极限的距离。在痛苦不堪、近乎崩溃的时候,坚持下去,到达终点,对一个人有着超凡脱俗的意义。
10月27日,2019东风日产成都马拉松(以下简称成马)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开跑。随着发令枪响,作为领跑车和计时车的第七代天籁率先起跑,带领三万名跑者踏上充满人文气息的最美赛道。
跑完一次马拉松,不仅给人带来一种自我突破的成就感,而且还有一种历经劫难的重生感。马拉松的意义,不是在于第几名跑过终点,而是从你起跑的一瞬间便已经超越了自己。
在极限状态下坚持下去,往往考验的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平衡节奏的把控。马拉松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持久战,参赛者们在奔跑中积极调整身体状态,有效控制运动速度和呼吸的节奏,用最少体力输出最大能量,实现输出比最优化,才能跑得更持久、跑得更远。
跑者的这种状态与东风日产目前最智能的发动机——VC-TURBO有异曲同工之妙。其通过先进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够实现压缩比在8:1至14:1之间可变调节,效率可提高30%。
马拉松胜利者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是一点一滴的坚持,要想获得成绩,就必须有非比寻常的耐力和孜孜不倦的坚持。就如同日产这台VC-TURBO发动机,其实在20年前,雪铁龙、通用、萨博这些品牌都在开始着力研究如何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了。经验告诉我们,较低的压缩比能爆发更强的动力,而较高的压缩比则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但他们研究出来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要么结构太复杂,要么对制造工艺要求太高,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可靠性太低……最后都放弃了,有的去研究可变气门正时,有的去研究阿特金森循环,还有些直接转移到小排量涡轮和闭缸技术上。
20年时间,200亿美元,这是日产在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这条马拉松赛道上的付出,最后只有日产成功将VC-TURBO量产。凭着日产可变压缩比之父茂木克也带领的包括现任日产汽车首席动力总工程师木贺新一在内的团队的匠心与坚韧精神,以及当时日产高层对于这种发动机技术未来前景的认可,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VC-TURBO发动机。
其实,东风日产诞生的16年时间,同样是对“马拉松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从成立之初年销6.5万辆,到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稳居百万销量,用户保有量突破1000万,东风日产的“马拉松之路”始终表现出坚韧和超越的气质。
在第14代轩逸的带领下,轩逸组合9月销量37944辆,前9月累计销量308542辆,占东风日产总销量的37.7%,此外天籁9月销量继续破万,达到10345辆。而在SUV车型方面,奇骏前9月销量达到158380辆,同比增长8.5%,稳居合资SUV第一阵营。
正因为此,东风日产有足够的底气在2019年提出“领势先行”的企业发展主张,不断超越自我、创新纪录,为实现2022年“挑战合资品牌TOP3”的目标强基聚力。
今年是东风日产与成马携手的第三年,多年的合作已经使得彼此默契十足。正如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所说:“东风日产与成都马拉松的合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伙伴关系,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东风日产一直倡导‘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强调激情、自信、挑战的品牌基因,和年轻、朝气、活力的成都马拉松不谋而合。”
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就像日产的VC-TURBO,只要坚持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