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姜 鹏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年纪稍轻者,面对波澜起伏的50年是件美好但却让人慌张的事。
你既会读到偏偏一瞬的时光里总有不可多得、无与伦比的动人篇章,但却常常为蒙灰之处背后是否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而焦虑。
这是很多参与者面对东风建设50周年的心态,因为年轻只能远观,难以被那些岁月完全感染。
你只能在数据里读到它的坚韧前行。
50年间,它从十堰大山深处走来,累计产销汽车4500万辆,其中产销自主品牌汽车1800万辆,累计纳税超过4800亿元,是国家投资16.7亿元的287倍多。
“今天的东风事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天南海北都有忙碌的东风人、都有行驶的东风车;东风是行业价值链最全、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军车和新能源汽车等,全国卖出10辆车,就有1.4辆是东风车;平均每天生产的汽车,首尾相接绵延100余里,可以贯穿十堰百里车城。”9月28日庆祝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汇报中,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总结道。
这是否是一个奇迹?
我们不得而知。
如今的东风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正努力完成把东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卓越汽车企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使东风成功跻身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历史使命。
但环顾全球,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技术创新与信息爆炸打开汽车“五化”窗口,行业也将迎来百年变局,颠覆与重构正将汽车推入巨大不确定,风险不断扩大。
如何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在慌乱与喧嚣中保持定力,让15万东风人凝聚一股劲前行,有力作答“将什么样的东风带入下一个50年?”
这是“时代之问”。
求解“时代之问”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规律,认清大势,顺应潮流——这是我们回望东风50周年时需要汲取的智慧与经验。
一流企业靠文化,这是一个商业共识。
文化,能让企业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是慌乱世界里的定力来源,是推动企业始终向前的动力源泉,也是向卓越东风、一流车企发力的支撑。
“历久弥新、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东风文化,是东风最稳固、最深沉、最持久的内核和DNA,是东风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是推动东风滚滚向前的强大动力。”竺延风表示。
“和”或许是生动诠释。
竺延风认为,50年间,东风公司实现从“讲究诚信、崇尚业绩、奉献社会”到“和衷共济、和合创先、和悦共生”。
后者正是东风公司《“和”文化行动纲领》的重要内涵。在帮宁工作室看来,它也可以是东风公司50年历程的恰当注解,是串联起这座工业长廊的支柱。
但文字有时也会枯燥,为了贴近历史,以“奋进五十载 卓越创未来”为主题,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在9月初拉开了序幕。
我们一步步丈量东风,感受“和”。
01.
“马灯精神”背后
9月1日,第一站来到十堰,第一课则是悠悠的“忆苦思甜”。
“2月份的十堰,寒风凛冽,阁楼屋顶上的瓦片挡雨还行,但几乎起不到挡风的作用,一到夜晚,四处漏风。虽然大伙都是从北方过来的,但仍冷得瑟瑟发抖,碰上雨雪天,更是无处躲藏。有人冷得用电灯泡取暖,烤褥子,结果一不小心,烤出个大洞,差点着火。”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总装配厂总工程师战权理,带着同为大学同学的爱人,留下还未断奶的半岁女儿踏上了十堰这片热土。
安静的诉说里,是一个东风最早建设者的辛苦身影。
军车基地上,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孙铁汉还记得他的研发岁月。“概念样车暴露出的200多个问题,没有任何借鉴,研发团队自力更生,从定位、精度、反变形等基本原理入手,自行设计摸具、焊接工装10套,装配工装5套。造出了车架,上三坐标检测达标了,猛士试装车才得以成功下线。”
“那时候厂房都是自己建造,我打过水泥砖、背过木头、扛过水泥梁上方。即便条件艰苦,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回忆最初的辛苦建厂期,东风第一代化油器产品设计工程师李根祥至今印象深刻。
……
安静讲述里,一个艰苦奋斗的时代慢慢铺成,在十堰与东风之间交织。
但你更好奇的是,50年前,什么力量能够让一群天南海北的人相聚于大山深处,在背景、文化以及生活习性迥然不同下能够驻守,一代代东风人能开拓出长青的事业,凝聚出“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并经久不衰?
这是帮宁工作室的疑惑。
东风公司的成长很特殊。
1969年,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曲折,以“聚宝”“包建”方式,东风公司最终确定在十堰建设。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在开山炮声中,拉开了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汽车工业的事业。
当时,东风公司从各地调集一大批优秀人才支持建设,全国30多家工厂为东风公司输送了生产技术工人、技术管理干部1万多人,培训新工人2万多人。
这群背景、身份以及教育如此迥异的人群面临的是一个异常艰辛的环境:大山里条件差,工人们必须自己动手盖工厂;没有设备,很多材料靠肩挑背扛;没有大路,厂区到几公里外的集镇要顺着羊肠小道翻越大山……
面对艰难起点,只有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信念才让这群不同地方的人追求同一梦想,让战权理能够毅然决然在十堰热土上坚守,让孙铁汉能孜孜不倦探索科研,也让李根祥的年少回忆有些甘甜,也让一切有了可能。
这些梦想和信念汇聚在一起,才有了智慧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的发明创造,凝聚成如今的“和”文化。
也有了十堰基地的兴起。
70年代,东风公司在推出第一代军车EQ240后逐渐进入“由军转民”,在1978年开发的5吨民用车EQ140,随后推出改款车型EQ140-1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舞台。
1990年10月18日,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八平柴”)下线,这款车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重型车,也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攻关产品之一。1991年,东风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创造了“东风速度”。
进入21世纪,东风天龙横空出世,助推东风商用车形成领先优势……
现在,他们安静地铺成开来:从白浪片区折叠至张湾片区,向西延伸至花果片区,东风公司猛士军车、商用车、零部件等事业在这里长足发展,成为东风事业坚实基础。
而那些许许多多艰苦创业的故事还在慢慢流淌。
在十堰市博物馆内,有一处“车与十堰”主题展区,上面记录着:“今天,我们在这里镌刻车城人艰苦创业的记忆,铺展车城成长壮大的轨迹,彰显车城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十堰的振兴,东风的梦想,都将在这里找到情感和力量的源泉。”
串联他们的就是“和”文化这根柔软的细线,“和”是永远的企业之魂,凝聚着东风人,薪火相传。
是的,文化如水,和以致远,从十堰深处流到200公里外的襄阳。
02.
与襄阳共呼吸
没有太多停留,从十堰向北驱车200公里到了襄阳。
每天一早,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会唤醒这座城市,工人们常站在面摊前“嗦”完面赶去上班。大街上,“东风”字样很容易被捕捉。
这是东风公司二次创业的起点,有着深刻的印记。它是东风公司重要的轻型商用车、中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制造和检验检测基地……
“既没有十堰的历史与地位,又缺乏像武汉那样的决策机构,襄阳有何重要性?”可短暂一天停留,亦有人不解。
与辽阔而庞大的东风公司而言,襄阳看起并不是那么突出,它又如何成为东风公司“和”文化的延伸?
这是一座城与一家汽车公司的和谐故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激荡着神州大地。对于襄阳而言,古老的历史已成昨日,改革春风里他们极力远眺着世界,期待改变有些贫瘠的命运。
十堰地区,面对大时代的到来,摆在东风人面前的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源短缺、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难题。这时候,走出群山,贴近市场,成为东风公司二次发展的出路。
最终,1984年,襄阳基地奠基,成为东风公司走出十堰深山的第一站。
这既是东风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之举,也是东风公司改变中国汽车“缺重少轻无轿”局面的一次主动变革。
与此同时,襄阳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依托二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抉择,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襄阳汽车产业由此开启崛起的新征程。
襄阳北部的油坊岗让彼此命运交织在一起,一座城市与一家车企和衷共济的岁月开始了。
历史记录了这一切。
1990年,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初具规模,成为襄阳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随后,第一辆“富康”和“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在襄阳基地下线,襄阳汽车产业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与此同时,神龙襄阳机加工厂、东风轻型车厂、东风公司轻轿开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
2010年8月,东风股份新能源客车项目在襄阳高新区动工,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家规模化的在建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2014年,英菲尼迪在襄阳下线,襄阳成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还有不可错过的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整个试车场建设花了1.2亿,我们是用大投资换取高质量。试车场的建设也反映出我们要建成大汽车集团的决心、勇气和绝不退后的韧性。”原二汽(东风公司前身)厂长黄正夏曾表示。
35年里,“东风”拂过襄阳城,昔日贫瘠的油坊岗已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风公司在这里拥有了50万辆整车、13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这座城市亦借助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在全国汽车产业负增长背景下,襄阳汽车产业逆势而上,全市汽车产量突破38万辆,同比增长23.4%。
目前,襄阳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8家,过亿元企业200多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总产值突破两千亿。
现在,在智慧新赛道上,更多和悦共生的故事发生着。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下,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重叠加,汽车产业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东风公司踏上了更为广阔的智慧新赛道。
这与襄阳前行的轨道不谋而合。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发展区域,襄阳以建设“一极两中心”为契机,正在加快城市智慧交通布局。
相同诉求下,今年4月2日,一场不期而遇的细雨里,东风公司、襄阳市政府携手华为共同启动“智行隆中”项目。
该项目将围绕智慧汽车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云平台四个方向深度合作,从产业智慧到城市智慧,打造宜居的城市智慧交通。
这次牵手,让蓄意在“智慧汽车、智慧出行”领域大展拳脚的东风公司与正在“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襄阳再次和悦共生。
借助项目的实施,东风公司加快新兴业务在襄阳的布局。目前,在智慧汽车谷方面,达安汽车检测中心已经实现5G全覆盖,三期即将正式运行。
智慧出行方面,东风出行的相关业务已经在襄阳正式上线,致力打造出行生态圈。
智慧物流方面,东风股份自动驾驶物流货运平台即将完成,智慧物流示范区方案设计正在稳步推进。
35年来,东风公司与襄阳这座城市始终同节奏,和谐发展,让东风的“和”文化在这座城市源远流长。
03.
技术新东风
9月17日,武汉站,舞台交给品牌焕新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轻型车品牌愿景是‘智慧物流最佳合作伙伴’;东风轻型车品牌使命是‘客户体验领先的轻型车企业。”发布会上,东风汽车股份总经理陈彬如是表示。
就在东风汽车股份品牌焕新发布会上,一款诠释东风轻型车对未来智慧物流期盼和想象的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平台——Sharing Box首次亮相。
该智慧物流平台采用模块化、平台化、共享化设计理念,可实现车辆监控、车队及物流管理、智慧运行等新业态,与Sharing-VAN移动出行服务平台一脉相承。
一面“智慧”大旗在商用车领域树立,新通道打开。
就像16年前一样。
2003年,东风公司总部迁至武汉,打通了十堰-襄阳-武汉这条500公里汽车工业走廊,也似乎打通了发展脉络。
2000年前后,这是合资合作风云激荡的时代,东风公司亦是其中之一。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组建;2003年6月,东风公司和日产汽车成功联姻,东风日产落地,一个月之后东风本田成立。
立足武汉,东风公司整车合资合作从这里成长,完成质的突破。
但文化、利益以及立场的不一致导致股东双方纷争——这道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所遇难题同样困恼东风公司。
这个前提下,没有和合创先下合力、合心经营怎有事业版图发展壮大,怎让东风公司走出大山,大踏步前进?
一如竺延风在东风日产1000万辆下线仪式上所感慨:“东风日产是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合力、合心的一个典范,它是最复杂的合资企业,也是东风公司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一个业务单元。”
如今,东风公司成了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编织出一张巨大而复杂的事业网络:它涵盖十堰、襄阳、武汉与广州四大主基地;它拥有日产、起亚、本田、雷诺、标致、雪铁龙、以及英菲尼迪外资品牌;它拥有“风神”“风行”“风光”“启辰”等自主事业单元,有接近15万东风人。
但环境已经风云突变。纵观当前汽车产业形势,国内市场进入微增长,竞争日益加剧,汽车行业加速分化,淘汰赛打响。
面对经营风险的增大、内部改革的压力,如何将散落庞大的事业单元凝聚在一起,在动荡的环境里保持定力与信心继续出发,将东风带入新的50年成了新课题。
换而言之,凝聚企业、和悦共生需要领航的力量。
科技创新与深化改革成为重要抓手,汽车“五化”的到来更是提供契机。
9月28日庆祝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东风公司发布未来十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规划,东风公司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力争到2023年打造自主领先的研发事业,新能源汽车研发及资源掌控能力行业领先、智能网联汽车形成领先优势;到2025年夯实全球技术竞争力基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平台;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一流的研发事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的汽车企业。
“汽车诞生至今一百三十多年来,始终是新技术大量搭载应用的平台,始终处在创新发展的风口。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技术都是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认为。
一个技术型东风公司正阔步而来,与自主品牌发展不断结合。
竺延风表示,自主发展是公司的中心任务,是建设卓越东风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没有自主,就没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开放合作;没有自主,就没有未来。”
行动已经开始。
除了高举“智慧”旗的东风轻型车,东风风神首款基于CMP平台打造的风神奕炫搭载了WindLink4.0人工智能车机系统,以及超越同级的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智能化体验行业领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东风风神E70 NEDC工况续航401km,60km/h等速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50km,快充模式下电池电量从30%-80%仅需20分钟。
除此之外,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东风“云峰”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陆续投入涵盖轿车、SUV、新能源车在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并将搭载包括领先的三电系统技术、车联网技术、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e-power混动技术、轻量化技术等。
对东风公司而言,前瞻技术、创新成果正在成为撬动未来的力量,成为东风公司与未来、技术和悦共生的最新写照。
可以说,50年里,从和衷共济的信念,到和合创先的奋斗,以及和悦共生的希冀,“和”文化源源不断释放着活力,“和”的坚韧主线始终凝聚东风,向下一个50年迈进。
-THE END-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