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车中,人气最高的肯定要数雷克萨斯了。每个“雷粉”都能如数家珍的列举出雷克萨斯的优点:安全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市场保值率高,还有“进口豪华车”光环加持。仿佛不跟风说两句雷克萨斯好,就会被嘲笑不懂车一样。如此言论也让雷克萨斯在中国汽车市场备受青睐,就连眼下BBA都降价促销保销量的时期,雷克萨斯的价格却始终傲娇,成为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可当雷粉们把雷克萨斯捧到云端,雷克萨斯却像个被宠坏的熊孩子一样,开始“作”了起来。
前段时间,雷克萨斯旗下ES、NX、UX、LS等车系改款上市,对于车企来说这本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雷克萨斯的“神操作”惊呆了众人——改款后的车系上调了售价,最高涨幅为1.5万元,就连已经签订过购车合同的客户,也得补齐差价之后才能提车。在汽车市场里,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热销车型不仅没有折扣,还要加价才能提到车。这原本在私下进行的加价行为被雷克萨斯光明正大的摆上了台面,还美其名曰“增配涨价”。雷克萨斯的这波官方“割韭菜”,就连已签订购车合同的客户也无法幸免:合同签了,定金也交了,你现在跟我说涨价?雷克萨斯如此公然挑战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连消保部门都看不过眼,表示雷克萨斯坐地涨价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约,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求消费者补差价,这一行为不仅违反契约精神,触犯了消费者权益,还寒了消费者的心。雷克萨斯官方加价的行为迅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消费者们一发不可收拾的抵触情绪,雷克萨斯中国只是公布了关于交车时间和价格变更的致歉信,表示将“提供与价格提升部分等值的商品和服务”,此外再无回应。而比其他人更明白消费者口碑重要性的雷克萨斯经销商则迅速站出来表态称:此前订车客户“不涨价”,按原合同价格交付,价格差额由经销商方来承担。
升级产品配置,本身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但雷克萨斯视消费者如无物,涨价、补差价,一系列的神操作不仅磨光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还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吃相未免有些难看。纵观如今车市,绝大多数车企都以“增配不加价”,甚至以“高配低价”来赢取市场,雷克萨斯此举明显有些不合时宜。也许有人会为雷克萨斯辩解“一分价钱一分货”,涨价行为正说明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有保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年9月份,丰田汽车召回部分进口雷克萨斯SC、 IS、IS-C等车型在内的454017辆车,雷克萨斯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召回原因是高田气囊“后遗症”:安全气囊可能会存在无法打开、或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会异常破损,使车内人员受伤的情况。对于向来以安全性为卖点的雷克萨斯来说,虽然此次召回依旧在找补“高田气囊”的坑,但雷克萨斯是不是也存在检验不过关的责任呢?
事实上,除了诟病已久的气囊问题,雷克萨斯部分车型还存在制动系统故障问题。今年8月份,丰田汽车召回部分进口雷克萨斯ES、UX、LS、LC车系,共计4715辆,主要原因是制动系统故障,会导致“制动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雷克萨斯的问题车型会刹不住车。
安全气囊问题、制动系统故障,这些无疑都是致命的缺陷。虽然问题车辆正在被召回,但三天两头的曝出问题,难道真的不会损伤品牌形象?
如果说雷克萨斯“坐地起价”的蜜汁自信来自于对自身产品质量的肯定,那近期接连发布的召回公告无疑是给了雷克萨斯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引以为傲的“匠心”被现实频频打脸后,雷克萨斯依然以消耗品牌信用为代价,继续“作”天“作”地。
在车市寒潮期,当其他车企战战兢兢时,雷克萨斯却始终自恃“纯进口”的身份,坚决执行“逆市涨价”的定价策略。究竟是谁给了它如此底气?而由1-8月份雷克萨斯累计在华销量12.7万辆,同比增长达到25%等市场表现不难看出,是消费者给了雷克萨斯“上天”的勇气和动力。只要消费者买单,雷克萨斯就能表态——“我还能涨”。但无施忍不住要问:在这样的“新品质”、“新战略”下,消费者又能“挺”它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