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用运输机中,名气最大的当然是美国的道格拉斯C47和德国的容克52(Ju 52),C47“达科他”在中国名气很大,而容克52军用运输机虽然中国没有过,但是它的民用客机版在中国留下了足迹。而且,它先于DC3客机(C47军用运输机的民用版)三年多问世,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更早些。上世纪30年代中德蜜月时期,中国进口了很多德国制造的先进产品,包括了容克52客机和运输机。
![]()
1925年,中华民国交通部决定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在中国开展民用航空业务,1931年,中华民国交通部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创立了合资的Eurasia航空公司成立,最初使用的客机是容克 F.13和容克W.33。上世纪30年代初期是西方民航客机技术大发展时期,一批速度更快、承载量更强的客机运输机相继问世,合资公司决定采购一批新飞机。
![]()
![]()
1934年一架容克52客机飞抵中国进行验证飞行,8月29日至9月6日期间,这架飞机经过多次飞行验证(飞行时间为58小时),中方非常满意决定订购一批容克52客机,其中一架改装成蒋介石的专机。
![]()
中方为Eurasia航空公司采购了10架容克52客机,第一架于1935年9月抵达中国,所有容克52于当年年底交付完毕。飞机的编号 分别为XV, XVII...XXV。
![]()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前,Eurasia航空公司的总部在上海。抗战爆发后它转移到了内地并开辟了飞往印度支那首府河内的航班。通过这个航班,让中国保持和欧洲航空联系。
![]()
从30年代后期开始,抗战进入艰苦时期,随着轴心国联盟的成立,中德蜜月期也已经成为过去,Eurasia航空公司中的德方人员陆续回国,1941年7月后中方与德方的合作处于几乎中断的状态。由于损耗和缺少零部件,可以继续飞行的容克52数量减少,1943年中方解散了已经名存实亡的Eurasia航空公司,而剩余的容克52客机也在使用中陆续损耗掉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