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不用我多说了,而四十多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下面是一个美国游客1976年5月上海旅游时拍的照片。作为整个文革的经历者,那个时期的生活是太苦了。
![]()
![]()
![]()
![]()
后面一辆GAZ 21“伏尔加”系列3(国内俗称的伏尔加三代)。
![]()
在汽车普及之前,普通中国百姓出行工具就是自行车和公交车,这决定了活动的范围,就是20公里以内,去个十几公里远的地方最快都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要考虑天气因素(下雨刮风时都够受的),和现在真不能比。
![]()
![]()
今天大街两旁是商品广告,那时都是政治标语和口号。
![]()
![]()
![]()
![]()
![]()
1976年中国成年人的服装主色调是;蓝和灰(夏天再多个“白色”),款式更为单一。营养过剩在那时是不可能的,所谓满面红光更是稀罕,城市普通居民一个月吃不上几次肉,农村很多人吃不饱饭。
![]()
![]()
即使是市中心,那时上海也不会出现堵车。现在中国各个地区汽车数量多,1976年北京上海汽车数量都很少,当时美国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日本接近1000万辆),而中国是10万辆的水平上(解放,BJ212,上海SH760、红旗CA770和各式大客车等等)。70年代中国制造的汽车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40年代,但是生产技术水平最多相当于欧洲20年代。不仅产品技术落后和质量差,产量更满足不了需求,还大量白送给越南和阿尔巴尼亚……
![]()
![]()
娱乐非常贫乏,照片中的这几个电影我当年都看了超过10遍。
![]()
![]()
![]()
40年代末进口的美国轿车那时还满大街跑,都用了快三十年了。1976年的北京也是这种情况,我家附近经常有几辆40年代的美国车在晃悠,最老的一辆是二战时期美国援助的WC52道奇中吉普。
![]()
![]()
西菜馆?为什么不叫西餐厅?
今天,有些人怀念吃不饱饭的时光,说大锅饭时期的文革好。持这种观点的应该是两类人;一类是真的无知,另一类是好吃懒做想不劳而获的懒汉群体…… 今天分享到这里了。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
一辆1991年制造的老车 第四代美规本田雅阁
老车不死 2017款大众老POLO
中国进口的最后一款俄罗斯轿车 LADA Samara 2109
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轿车生产线
老照片 上世纪30年代中国进口的德国容克-52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