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将速腾比喻成鸡汤,其实这个比喻套用在昨晚刚上市的朗逸纯电身上更加合适。
这种鸡汤好比黎巴嫩大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直到今天从来没有断版过,一路畅销,毫无疑问是一本经典。
只是书中常常在篇幅短小的诗句里直用“生命”、“爱情”、“真理”、“自由”这些大词去讨论一些永恒正确价值观,用今天的视觉来看,这属于典型的心灵鸡汤语言。所以学者提出过,在英语世界里,当一个人跟你说“我最爱的现代诗人是纪伯伦”时,那意味着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热衷于阅读现代诗的人。
又或者我换个说法。
大家都是因为武打电影而认识成龙,同时,成龙作为一个歌手,他歌曲的传唱度十分高,并且他的歌皆以昂扬正能量的主题居多,像是《男儿当自强》和《真心英雄》,歌词多多少少带着些鸡汤味。
这些歌毋庸置疑是一首首金曲,但真正搞音乐的人会经常听成龙的歌吗?恐怕不会。你能说那些喜欢听成龙歌的人就是热爱音乐的吗?恐怕也不能。
我想说的是,有些东西它推出的时候很受欢迎,受众群体不止是当时的普罗大众,而且是一代又一代的普罗大众。即便这些东西有时候并不受掌握话语权的、严肃范畴的那部分人待见。
朗逸纯电就是这样一台车。
从严肃范畴来看,朗逸纯电在如今自主品牌主导话语权的纯电动车市场中貌似捞不到什么好处。
在自主品牌迎合补贴新政,普遍将纯电动车的准入门槛提升到综合续航里程400公里以上以获得最高补贴金额时,朗逸纯电的综合续航里程只有278公里。
图片出自易车网
当你以为278公里也能勉强符合最低档1.8万元国家补贴时,补贴新政中对能量密度的要求又将朗逸纯电判了“死刑”。
依照补贴新政,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能低于125Wh/kg,125(含)-140Wh/kg的车型按0.8倍补贴,140(含)-160Wh/kg的车型按0.9倍补贴,160Wh/kg及以上的车型按1倍补贴。
网上关于朗逸纯电的电池能量密度有两个参数,一个是105Wh/kg,另一个是120Wh/kg。事实上当去年朗逸纯电发布亮相时,105Wh/kg正好是当时获取旧政国补的最低门槛标准,然而到了如今朗逸纯电上市,新政国补的最低门槛已经提升到125Wh/kg。
这意味着朗逸纯电是一款没有补贴的纯电动车。
但我相信,朗逸纯电依然有理由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又一款在中国市场“活出自我”的无补贴纯电动车。
一是价格。
朗逸纯电上市只发布了一款车型,售价为14.89万元。以朗逸纯电的车身尺寸,这个价格就算放在同级别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车里,也是相当亲民的。
这还不考虑大众在底盘悬挂调教、装配做工方面的功底更深厚,以及品牌附加价值的作用。
二是配置。
拿朗逸纯电和汽油版朗逸相比,和朗逸纯电14.89万最接近的,是指导价为14.69万元的朗逸2019款280TSI DSG舒适版(国VI)。
从配置表看,朗逸纯电比这款价格相仿的汽油版朗逸,多了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挂(该汽油版为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挂),前后排头部气囊,主动安全系统,真皮方向盘,全皮质座椅,前排座椅加热,8英寸中控屏(该汽油版标配6英寸,可选装8英寸),GPS导航,语音识别控制系统,雨刷雨量感应以及自动空调等一箩筐配置,同时只贵了仅仅两千元而已。
要知道纯电动车产量需求和燃油车仍差天共地,电池是纯电动车控制成本的最大负累,朗逸纯电又是基于朗逸的MQB平台二次开发的产物,种种因素表明,朗逸纯电虽然生产成本比汽油版高,但配置不降反升。
就算朗逸汽油版的市场终端有不小的优惠空间,可别忘了,朗逸纯电在限牌大城市有 “上牌通行证”,免去拍牌的费用肯定不会比朗逸汽油版的优惠少。
这就足以让朗逸汽油版数量庞大的潜在用户中一线城市的那部分,分流出一些用户选择配置更高,综合支出更实惠的朗逸纯电。
三是积分。
当我说朗逸纯电“活出自我”,我的意思不止是它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时可以尽所能发挥产品价值,同时它也是上汽大众面对双计分压力必要的权宜之计。
如此一来,这款没有补贴的大众纯电动车的分量,便显得十分厚重了。
所以上汽大众用朗逸纯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艰难险阻面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需要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