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排放更替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来临,所以7月汽车销量的下降似乎并没有让人感到太多的意外。据乘联会同级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总销量为148.5万辆,环比下降15.9%,同比下降5.0%。
终于在经过大规模清库存的“虚假繁荣”以后,又回归到了“下跌”的主旋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SUV市场的同比增长0.8%显得尤为宝贵。但如果把SUV市场分开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原先的市场格局早已面目全非,中国品牌正在面临着合资的打压,而豪华也慢慢的挤了上来。
![]()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7月中国品牌SUV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48.6%,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先回顾一下去年7月份的SUV销量榜单,前十当中有6位都属中国品牌,且大多都处在前列。而到了今年,之前的强势早已明显不在,前十仅存哈弗H6、荣威RX5和博越。常驻排名前列的长安、宝骏、传祺都在合资和豪华的围剿之下失去阵地。
![]()
如果把排名继续往下拉到前二十,你会发现中国品牌也仅有7款车型入榜,这样的数量在去年前十就能完成。其实榜单的排名一直都不稳定,前十除了几个常驻以外,基本都处在更替当中。
今年5月份前十被日系占据了半边天,奇骏、逍客、RAV4等基本有些人气的日系SUV都闯了进去;6月份探岳也挤进了前十,传祺GS4因为清库存也来最后一搏,以17785辆的成绩抢到了第5名。
![]()
在到7月份,经过了国五最后的光辉以后,市场的动荡加剧了很多,甚至与像奥迪Q5和奔驰GLC这样的豪华SUV都以纷纷入榜。而上月还在猛冲的GS4早已跌到了20名开外,宝骏510也仅以10012辆的成绩排名第18位。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日系靠着性价比和口碑成了常驻,德系靠着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多,豪华也凭着不断下压的价格冲了上来,而这些恰巧也都是压倒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
其实,中国品牌SUV销量的压力,主要还是来源于从上往下的价格下压。拿本月刚踏入前十的Q5来说,动辄6-7万的优惠完全可以直接刺激到消费者的钱包,而经过上层的打压,合资自然也会跟紧节奏。
排行榜第二的CR-V在终端有着1-2万的优惠,途观有着4万的优惠,逍客、奇骏也都有着2万左右的优惠。从豪华到合资,层层的价格下压只会导致,从最初就打性价比旗号的中国品牌份额丢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宝骏510,曾经能与哈弗H6一绝高下,月销也有过5万多的表现,而现在已经跌出榜单,仅有着1万辆的月销成绩。随着价格下压,消费结构升级,主打性价比且较为低端的SUV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收缩。
![]()
当然,也并不是一味唱衰,对于中国品牌的排头兵来说,SUV市场仍然是一个增量的好地段。现今的SUV市场早已不是当时那个“是车就能火”的年代,优胜劣汰变得尤为明显。
但只要能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想分割份额也并非难事。哈弗F7就是一个例子,今年前7个月已经完成了近8万辆的成绩。而在本就需求量不是很大的小型SUV市场,缤越也开拓出了自己的份额,一直保持着月均销量过万的表现,在7月份仅次于XR-V 。
![]()
总的来看,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用的只是中国品牌最初用的一招,性价比。之前中国品牌倚靠价格的优势赚的盆满钵满,合资和豪华拿捏的却很稳,对于优惠谨小慎微;而当车市下行的时候,它们开始了价格战,中国品牌的优势便被不断缩小。
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坏事,那些竞争力较低的车型或者品牌只会慢慢被淘汰,而能生存下来的都是在产品以及技术上不断升级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