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暑期,孩子们撒欢的时候到了,但同时也是儿童交通事故高发的时候,儿童交通意识薄弱,家长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小编这次就为大家分享下避免儿童交通事故发生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多多留意,暑期看护好自家的孩子。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对近三年来、12岁以下儿童交通事故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从数据看,儿童交通事故伤害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从出行方式来看,儿童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占49.5%,接近一半。主要是由于儿童在步行时完全处于弱者地位,一旦发生事故,伤亡严重程度较高。其次是乘车,占31.1%。
![]()
由于年龄特点,儿童普遍活泼好动,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过马路时,常常存在横冲直撞、猛跑、忽然加速或折返等行为。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儿童步行交通事故中,有62%的事故中儿童都存在过马路时横冲直撞、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
![]()
由于认知能力受限,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对道路交通中的危险识别和感知能力不足。因此,家长对于儿童的看顾和监护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监管不力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监护人甚至带着孩子实施闯红灯、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儿童交通事故中,存在监护人失职的事故占总数的58.9%,而监护人带着儿童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的事故占到总数的8%。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隐患,保证儿童安全出行呢?
结合抽样调查的数据,我们分析出了几大常见的儿童交通安全隐患细节。
![]()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常常听说而且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能过街的地方都有红绿灯,而且即使是行走在斑马线上,如果存在猛跑、横冲直撞、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也是有极大的安全风险的。
小朋友过马路前,要“一停、二看、三通过”。即使在斑马线上,也要注意观察,最好举起一只胳膊,以便让司机更加容易看到你们。
![]()
上面这样路边停有车辆的场景是很常见的,但是从这些地方过马路却非常危险。因为停止的车辆会遮挡来车方向驾驶人的视线,如果从这些车辆前面或中间突然跑出来,后面的来车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非常危险。
从停有车辆的路侧过马路要分两步:1、停下来,观察路边停止的车辆是否即将起步;2、如果确定车辆是静止的,要走到车辆前面,再次停下来观察,确保没有来车时再从容快速通过。
![]()
在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等区域,孩子们意识不到其危险性,喜欢在停止的车辆附近或车辆可能行经的区域玩耍,但这些地方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车辆有盲区,孩子们身材本来就矮小,特别是蹲坐在地上的时候,起步和转弯的车辆驾驶人很难看到,从而发生危险。
![]()
乘车的时候,把头、手等身体部位伸出车窗或天窗,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因为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伸出窗外的身体部位很可能会与旁侧的树枝、交会的车辆以及其他车外物体发生擦碰,造成危险。
![]()
家长如果骑车带孩子出行,难免会碰上大货车。对于大货车有两个危险点:一是盲区,大货车车体越大,盲区也越大,驾驶人很难发现盲区中的骑车人。二是内轮差,即在大货车转弯过程中,前轮和后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形成内轮差。如果骑行时离大货车很近,即使避过了前轮,也有可能无法避开后轮,从而造成危险。
当感知有大货车临近时,要尽量远离,保持2米以上的横向距离,避免长期并行;如果发现大货车右转弯,要立即停下,向远离它的方向避让。
![]()
近年来,孩子被单独留在车内造成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但仍有许多粗心的家长把孩子留在或遗忘在车内。从伤害表现上来看,由于车内温度快速升高、车辆空间狭小且密闭,孩子极有可能因热射病或窒息而导致死亡。
在一辆封闭车内,仅仅15分钟,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大脑和肾脏遭到损伤。当体温达到40度,孩子的体内器官就会停止运行;体温达到41.6度时,就可以导致车内孩子死亡。
![]()
孩子对道路情况的分辨能力较弱,又天生好动。家长带孩子出行时,如果不看顾好孩子,放任孩子在道路上跑动,就很可能发生危险。过马路时一定要牵着孩子的手,对于低龄、好动的孩子,应当握住孩子的手腕。
此外,由于儿童体型较小,经常处于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因此,驾驶员在行车途中,也要提高警惕,做到以下几点:•即使没有发现行人,在人行横道、停车场、居民区也要减速慢行•注意人行横道上的行人,遇到孩子穿越人行横道,等他完全穿过后再启动•不要试图超越停在人行横道前的车辆,因为很可能无法发现穿越马路的孩子•不要在开车时使用手机、吃东西,或者做其他容易分心的事情
暑假是所有儿童可以快乐玩耍,放松心情的好时候。作为家长,首先要担起监护孩子的责任,避免悲剧的发生。而广大的司机朋友们,行车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安全谨慎开车!
(文章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