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能源车,现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选择成为新能源车车主。而要放到几年前,新能源车还是各大车展上博眼球的花瓶。新能源浪潮是大势所趋,越早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就越有话语权,越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国内的自主品牌反而走到了行业前列,这其中,吉利就是新能源阵营中的“优等生”。
凭借着这几年的高速成长,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吉利汽车打造了“科技新吉利”的战略。依托于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体系、全球领先的模块化架构、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普及性、全球领先的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布局,吉利持续为用户带来智能、绿色、个性、品质的出行体验。说了那么多,这些创新技术究竟是从怎样的“神仙地方”诞生的呢?这几天我就有幸参观了吉利设在义乌的微米动力工厂,一睹其究竟有哪些黑科技。
什么是微米动力?
那么什么是“微米动力”呢?首先是无比的精确,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进入工厂后我们全程戴着帽子和鞋套,因为要防止头发进入工作间。虽然头发的粗细在20微米左右,但是吉利动力总成工厂的精度是头发的几分之一。微米就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比头发丝还要细小,从而保证制造工艺的精确性和制造品质。一旦有头发或者其他异物进入到生产设备中,会造成设备的停机。
微米工厂制造工艺全面参照沃尔沃工厂的精度标准,供应商和品控也基本相同。微米动力工厂主要生产1.0TD、1.5TD、2.0TD三款吉利的全新一代发动机。这三款发动机代表着吉利最高的发动机技术水平,这些发动机不光满足国内需求,也远销海外市场,足以证明从吉利微米动力工厂“出生”的发动机,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品质等方面,都做到了行业的高标准。
高精度&智能化的动力工厂
参观了微米动力工厂后,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而精”。我们知道,工厂规模一旦变得非常大之后,对于细节的管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吉利这家动力总成工厂却令我感到意外,它的规模非常大,但是每一处细节不仅井井有条,而且除了检验工序环节外,其余工序实现了100%全自动化生产,这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合资品牌甚至是豪华品牌了。
装配线使用的是ABB机器人、ATLAS拧紧设备、自动涂胶测试等自动化设备,涂胶工位采用可以自动检测涂胶精度的国际知名品牌Cognex的摄像系统,关键螺栓拧紧工位采用全自动设备拧紧,前后油封压装采用伺服电缸压装。整条装配线三分之一工位为全自动无人工位,完全代替了人工及传统的设备搬运模式。
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曲轴孔、曲轴、曲轴瓦,在制造过程中会根据各自身份证记录的制造精度,按照每1微米分为一个组别,比行业2微米的标准高出50%。曲轴孔被分为15组,曲轴被分为19组,分组信息会被记录在身份证明的二维码内。
智擎动力:性能和经济性兼顾
在感受微米工厂制造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同时,吉利的“智擎”动力也可谓是一大亮点。智擎是以欧洲豪华车技术标准打造的吉利新一代动力总成,包含智擎T动、智擎混动、智擎电动、智擎醇动、智擎氢动等新能源与节能动力技术路径。吉利智擎还包含了混动技术,也就是,MHEV(轻度混合)、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式混动)。
我们知道汽车的能量消耗占比较大的两项分别是怠速和制动时消耗的能量,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研究,32%的能量被发动机本身排气、冷却、摩擦等消耗掉。实际上,大量的能量被浪费在怠速和停车环节,如果把这部分的能量消耗通过混合系统回收加以利用,那么可以有效实现节能,轻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吉利MHEV系统的作用就在于把上述这部分能量用耗电来代替,实现不消耗燃油。吉利的48V轻混系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轻混系统,首先,改动小、成本低,基本上不需要变化,只需在电控系统方面做一些控制的变化;第二是由于采用低压系统,电气设备增加的成本比较低;第三是48V的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原件,采用MOS就可以了,大幅降低了成本。像车内空调的用电等也可通过该系统来提供,大幅降低了能耗。
同样的油耗下,吉利智擎的性能最好;同样的性能下,吉利智擎最省油。综合单缸排量与升功率区间,1.5L是目前适配三缸的最佳方案。而在电动化方面,吉利智擎率先采用模块化策略,兼容MHEV、PHEV、HEV等电动化系统。吉利的轻混系统采用的是1.5T三缸发动机+48V电池的方式,由于三缸机的NVH技术门槛与制造精度要求更高,吉利工程师独创了发动机NVH基因改造技术,大幅度改善了三缸发动机的“先天不足”。
写在最后
吉利近几年在汽车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今年1-7月累计销量743055辆,完成全年136万辆年销目标的55%。其中前7个月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总销量62076辆,同比大涨181%。在小排量和新能源成为当今全球车坛主旋律的背景下,吉利快速推出自家的动力产品跟随大势。先不说产品本身,单就从这一丝不苟的造车态度来看,其品质就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