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卢萍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六副眼镜!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专访中,东南汽车的新任掌门人、来自宝岛台湾的杨鸿庆透露出“六副眼镜”这一信息,让汽湃传媒记者倍感意外。
这并非某种管理学、成功学的比喻,杨鸿庆确实在生活中拥有六副眼镜。出生于1966年的他,早已年过不惑,为了最大程度看清楚周遭事物,他同时需要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与此同时,他还有同时能应付远中近的渐进镜片眼镜,为了应付夏天强光,变色镜片自然也有用处……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也折射出这位从事汽车行业近30年的老兵,有着怎样的人生观和方法论——面对纷繁的事物,用不同的视角和方式去看待,自然能够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与此同时,杨鸿庆还有另外“六副眼镜”。
28年的汽车产业经验,杨鸿庆经历了由技术研发、质量把控,到生产制造、营销企划,再到管理层面。杨鸿庆几乎参与了汽车行业中所有链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开展营销的这一段职业旅程,既丰富了我人生阅历,又有效地强化了我对汽车行业的认知。我现在能比较全面的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不再固执于单一的环节,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更多的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发展。”
2019年的东南汽车,或许同样需要“六副眼镜”。
这个成立于1995年、曾经创下辉煌业绩的中国车市先行者之一,在24年间经历了多次起伏,现在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
如今,面临中国车市变革下的全新时代,东南汽车要怎样才能实现再次腾飞?
作为东南汽车现任总经理,尽管上任仅仅4个月,杨鸿庆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在那个时代能进入汽车厂,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从外表上来看,杨鸿庆或许并不像李书福和魏建军那样让人过目难忘——如果在街上偶遇,身材瘦高、面容清癯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更像一名大学教授。
1966年出生在中国台湾的他,有着那一辈人普遍的人生经历。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期待着生病后的“特殊伙食”;少年时发奋图强,考入名校中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由此奠定一生的职业路线;当过炮兵少尉和军校教员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有了“专业对口”的机会,加入了中华汽车,从此与汽车结缘一生。
“在那个时代能进入汽车厂,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杨鸿庆笑言。
小时候见证过长辈努力奋斗的苦日子,搭着经济高速成长的快车长大成人,之后,又经历了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如今正发生在中国车市和东南汽车身上的艰难,杨鸿庆似乎已经有过见证。或许也正因为此,面对眼前的困难,相比大陆汽车人,他并没有那种基于未来不确定性的不知所措,以及由此而生的焦虑情绪,而是难能可贵地淡定自若。
见证了中国台湾汽车市场从无到有、起起伏伏。杨鸿庆对当下中国车市的低谷,有着相对更超脱和更透彻的认知和解读。透过杨鸿庆对中国台湾地区汽车工业历史的讲述,或许我们能洞见中国车市的未来发展。
Q&A
1、汽湃传媒:在您看来,中国台湾地区的汽车市场变化,对于祖国大陆有何启示?
杨鸿庆:在我1991年刚进入中华汽车那个时候,台湾地区的汽车年销量已经达到50万辆的水平。那时候,我们同样也还在想象,未来是否会达到60万台、70万台甚至到100万台。
但是后来整个经济的环境都改变了之后,事实上汽车市场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发展。例如随着都市化的一个发展,大众捷运、高铁这一类的交通工具带来了非常便捷的公共交通,所以很多人的移动的习惯不再是单纯依赖汽车,所以也造成了整个汽车的销量会稍微做一些萎缩。
现在台湾地区的汽车市场体量大概在42万辆—44万辆之间,然后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变,就是进口车。以前年销50万辆的时代,进口车的份额是非常小。因为早期的话,在政策上有一个地产化率的限制。进口车型的税会非常的高。而如今,进口车型的比例已经占到近50%。
相对台湾市场,大陆的市场变化更是巨大,高速增长期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市场,恐怕不容用简单的逻辑来思考,未来将视经济条件的发展、交通建设及年轻消费族群的生活形态之走向随时在变。
2、汽湃传媒:体量不大、品牌众多,台湾地区的主机厂如何保障盈利?
杨鸿庆:台湾地区真正的所谓本土品牌,除了纳智捷和中华汽车(商用车)以外,其他几乎是不存在。市场上热销的几乎都是这些国际品牌的合资车型。
对这些合资品牌来说,车型开发导入的成本费用不会这么高。它们单纯的把原厂的设计拿到台湾地区,然后进行分析——如果能够相对进口更有效益,就做地产化;不具备效益,就进口。由于采用源自于母厂的设计,减少了许多开发验证的工作。
3、汽湃传媒:台湾地区市场的现状是否也映射出大陆市场的未来:大陆市场现在有起码三位数的自主品牌,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
杨鸿庆:答案是肯定的。在台湾地区为什么没有办法发展这么多自主品牌?就因为其体量是绝对养不活太多自主品牌的。在大陆的自主品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必然也是具规模的或者是具备差异化特色的车厂。
事实上,出口虽然是台湾地区汽车销售的一种方式,但量并没有很大。整体来说,年外销量约4万台,以外销中东地区为主。就整车外销的竞争力来说,如东南汽车的大陆自主品牌,相比更具成长潜力。
“我来自台湾,我是东南人。”
在台湾地区潜心造了28年汽车,杨鸿庆大多数时候从事研发和生产。被调来东南汽车就任总经理,杨鸿庆坦言自己在职称上是“进了一步”。但更大的舞台,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与大陆风起云涌的车市相比,台湾地区市场不但体量小得多,更显得波澜不惊。环境的变化,也意味着杨鸿庆的挑战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告别妻子儿女来到大陆后,原本爱好运动的杨鸿庆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工作上。细心的东南汽车员工们都注意到,刚到福州时,杨鸿庆的微信头像还是他穿着骑行服、与自己心爱的山地车的合影,而后来变成了东南汽车的各款当家车型——如现在杨鸿庆的微信头像是即将在一个月后上市的重磅新车型DX5。
“我来自台湾,我是东南人。”无论是在走进东南汽车的参观活动,还是在我们的专访过程中,杨鸿庆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Q&A
1、汽湃传媒:您突然就接到一纸调令,让你来东南当总经理,您当时是什么感觉?
杨鸿庆:以前我只需要专注一件事:要研发,就是负责研发;要制造,就是负责制造。而现在,是要负责一整个公司。同时,还面对着那么大的一个陌生市场,我心里也有考虑:我究竟能不能胜任、能不能干得好?
但是坦白地说,选择来东南,只用了一秒钟——一秒钟就决定了!我的观念就是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公司要我去哪里,要我做什么,我都能全力以赴。
2、汽湃传媒:4月1日履新来到东南汽车,您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杨鸿庆:从产品开始了解起、从营销目前遇到的困境开始了解起、从目前公司的人事各方面开始了解起。以一家车企的本质而言,东南汽车是具有研发制造实力以及优良文化的车企,产品从外型、仕样规划、品质、服务都承袭了三菱汽车的血统和中华汽车的精髓。现在的市场之下,公司会面临到很多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做一些变革,所以就开始去执行我认为需要调整的部分。
我非常重视的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产品的面向不应该只是我们单方面的认定,我们也要把自己和市场的用户放在一个基础上,去感受这台车。用户体验,我认为可以做的更好。所以,几乎每台车我都亲自参与去试车。试完以后有哪些方面,我认为可以再改进优化,全都一一的去推动去做。
我必须要强调一点,东南的产品很好,意大利宾法的卓越造型设计、三菱造车工艺底蕴、严格品质管控……他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市场自然就会给他应该有的成绩回应。
3、汽湃传媒:您觉得东南汽车的生产制造和工艺水平处于怎样的水平?与国际的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杨鸿庆:在生产制造层面,可以说东南汽车与台湾地区的中华汽车、乃至日本的三菱汽车已经处于同一水平,所有的基础都是源自于日本三菱汽车的制造工程理念,只是各自在生产线的规划上依各自市场的不同需求而设计。
“不贪大、不冒进,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成立于1995年的东南汽车,正面临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车市寒冬。在交流中,杨鸿庆从不讳言,东南汽车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尽管上任只有四个月,杨鸿庆已经点出了东南汽车未来要努力的三个方向。
今年年初,东南汽车投资1.5亿元建立的研发新中心投入使用。而即将上市的东南DX5是接受新中心加持的第一辆新车。
在杨鸿庆看来,东南DX5有着相当多的亮点。比如颜值上,融合国际化设计,由中国的东南与世界的宾法共同操刀设计,更锋锐、更科技、更雅致、更简约,延续了东南汽车的家族脸谱;驾控感一直以来是东南产品的优势,DX5配备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系统,这是同级少有的,成本造价相较于非独立悬挂更高,在面对颠簸恶劣的路面环境,驾控体验会更好。还配备了蓝牙钥匙、远程遥控、智能语音交互提升使用便利性;10寸立屏、7寸液晶仪表、LED头灯对驾驶便利性、安全性有帮助。
东南DX5更重要的突破,还在于质量感的营建。东南DX5强调突显设计、制造的质感,尤其是内饰方面。除了整体的用料和工艺具有高水平外,还在人机工程学上、NVH调教等方面进行提升。此外,还有严苛的三高耐久试验,和众多世界500强供应商的支持作为质量保障。
斥巨资建立研发新中心,东南汽车正是把重点放在了打磨尖刀产品之上。面对车市的巨变,东南在坚持外观原创设计、一流驾控调校的同时,选择了抓住当下最受消费者重视的质量感作为今后改良和进化的重点。
一直以来,东南都是不惜成本将重金投入车型的研发当中,从根基上将产品的内核做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说东南汽车选择了“进”,而不是“退”,这足可见其决心与勇气。
Q&A
1、汽湃传媒: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您接手东南汽车的四个月里,“三把火”是怎样的?
杨鸿庆:或许谈不上“三把火”,但在我看来,应该说明确了三件事情。
第一个,我还是要回到这个产品面来讲。我的第一个认知就是东南现在这个产品,包括DX3、DX7、A5,都是好车,我尽力去找到可以更好、更优化的地方,把它做好。我们要更在乎那些感性的东西,要把它做到让人感动。
第二个,我认为营销上面,还需要调整。上半年东南汽车投入巨资协助终端市场的梳理,让他们可以在不好的环境之下,它还能够继续保留实力。在管道的部分,我们已经拟定了计划,在79个地级城市去做补强;同时,也改善对经销商补助费用的发放形式,降低经销商资金压力。
第三个,就是加速新产品研发。DX3、DX7曾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成绩,但是产品一定有它的发展的周期,当它呈现一个稍微要往下滑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接续的产品推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品牌在细分市场里面拥有持续性的产品节奏。在这个方面,我们之前节奏有点慢,现在积极在布局努力。
2、汽湃传媒:DX5在质量感上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这是否是东南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鸿庆:DX5光是在NVH这一方面,就有三十几项提升。就连玻璃都进行了加厚。为什么要加厚玻璃?因为我们就是要做出比别人更好的质量感。一辆车的优劣,其实很多东西是在细节上。
由于跟宾法合作,东南汽车在造型上算是发展得最快最先进,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去跟吉利、长城比谁成本低。如果要走这条路,那造出来的车肯定不会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既有的基础上沉淀下来,优化真正需要优化的细节。
东南汽车不可能同时做十多款车,等着看市场最青睐哪一款。不贪大、不冒进,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认为是整体的思路。或者说,我们尝试做中国自主品牌中的斯巴鲁,小而美是我们的定位。斯巴鲁体量不大,但因为它有自己特点,而且能够以他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活得滋润——不一定说销量达到100万的企业才叫做成功,销量30万、有良好的盈利和品牌存在感,也是成功。
“平凡的路,非凡的走。”
杨鸿庆手机桌面上,用大字写着这样一句格言。对于东南汽车来说,努力必定能够收到回报。但在车市弥漫着焦虑和恐慌的当下,能够明确努力的方向,不胡乱“折腾”,或许才是杨鸿庆能够给东南汽车所带来的最大财富。
2020年是东南汽车25周年。面对所谓“车市寒冬”,东南的核心竞争力是始终如一的“严苛质量”精神,在制造过程中将匠心精神贯彻到汽车生产的每个方面。对于东南汽车而言,逆境求生的唯一办法是持续打造具有质优质量,亲民售价的高价值产品。相较于一般自主车企,东南汽车具有更强的正向自主研发能力,更完整的产品设计流程、以及更体系化的整合外部优势厂商资源的能力。只要做好现有产品改进、加快新产品研发,同时梳理好销售管道,东南汽车一定能凭借着“一体两翼”战略——一体,就是东南的质量。“质量为基”是东南的基因传承;两翼,就是东南着力打造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翼齐飞的产品格局——再次展翅高飞。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