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青年”马自达又要做颜色最不一样的烟火。
如果在汽车圈比谁最“硬核”的话,相信大多数车企在马自达面前都是个弟弟。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当道的时代,马自达埋头苦干研究转子发动机;当车企向小排量靠拢时,马自达仍然痴迷于大排量自吸的浑厚;如今诸多车企都在为“谁的中控屏最大”这一话题进行攀比的时候,他又大手一挥讲道:“你们玩吧,我小点挺好。”
![]()
马自达的这套“特立独行”的操作使我不禁联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伟岸身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过话说回来,马自达未来将在所有车型上取消大尺寸中控屏这一举措并不是为了盲目追求个性使然,在这背后无疑有着自己的考量。
并非所有事物都“越大越好”
特斯拉无疑是掀起汽车圈进行“比比谁最大”这一游戏的始作俑者。2012年6月22日,特斯拉Model S正式驶出美国加州Fremont的特斯拉工厂。这台Model S不止为特斯拉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也顺利成为“大屏之战”的导火索,其历史意义往大了说堪称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那声枪响。
当时还处于物理按键时代的车企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这块大屏哪哪都新鲜。预判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是作为车企必备的自我修养,于是车企拿出了当初“大跃进”的那股势头,纷纷为旗下车型装上绚丽多彩的大屏幕。
![]()
为了不背上抄袭的骂名,同时想用更多新意俘获消费者,这块中控大屏也在各家车企手中玩出了花来,在延续“大”这一精髓上逐渐衍生出了可以旋转、贯穿中控台、在大屏上面放个小人儿陪你聊天等一系列“骚操作”。
这起初是属于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的一场狂欢,不过随着奔驰即将加入这一阵营,仿佛让人感觉到这确实是大势所趋。说实话,中控大屏确实满足了消费者对科技感的诉求。切身处地的想一下,坐进驾驶舱中,手指灵活的在大屏上划上划下,时不时唤醒一下语音助手与你聊天,满满有一种钢铁侠与贾维斯在一起研发马克装甲的快感。
不过手握顶尖科技的钢铁侠也有“失蹄”的情况发生,他的好基友战争机器曾因系统故障差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而酷炫中控大屏也经常被很多安全评测机构锤成憨憨,原因无它,就是人们在驾驶这些大屏幕车型时,很容易给分心。
![]()
这也正好给了马自达“不思进取”的借口,“根据我们的研究,当驾驶员在车辆中触及触摸屏界面时,他们会无意中向方向盘施加扭矩,并且车辆会偏离其车道位置。”马自达官方如此表示。
正是基于这一点,马自达希望用更简单的触觉控制代替,如通过旋转式的按钮来进行媒体播放等功能的控制,比如左右旋转切歌等;同时,马自达还将屏幕放在司机正前方,让驾驶员在使用的时候目光尽可能少的远离路面,减少转移视线的幅度,并把显示器和照明亮度都进行了严格限制。
马自达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丰田工程师也曾讲过:“我们的内饰确实缺少很多华丽的设计,但我们中控按键的布局和设计却非常符合人机工程学。”
由此来看,马自达的固执并非一意孤行,而是为了保持自身独有的操控和安全性,不向市场妥协。不过马自达也有点吹牛X的成分,“将在未来所有新车型上取消大尺寸中控触摸屏”,扪心自问,如今的汽车市场7、8英寸中控屏已经成为常态,你们的中控屏也就是个平常水准,称不上是大尺寸中控屏。
以小见大
汽车圈大屏的泛滥恰恰是这个市场盲目跟风的缩影。
2016年中国SUV市场集体“井喷”,以至于在当年的广州车展上超过80%参展的车型均为SUV;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个风口,从而引来业内和业外人士的争相投入;在消费年轻化的当下,大部分新上市的车型都被贴上了“年轻化,运动化”的标签……
这种跟风也怪不得车企,毕竟车企的首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做慈善。被称为娱乐圈一股清流的朴树朴师傅不也开始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频频接商演么?
![]()
风往哪吹,车企就往哪飞,并且在“车市寒冬”的当下,车企的求生欲又被进一步放大。经过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汽车业如今已经略显疲惫,因此正需要新事物、新措施来改变现状,这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
当汽车行业在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潮流化追求的同时,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回归本源,将最终目的放在产品的硬实力上。何为产品硬实力?无外乎产品品质、技术实力和安全性,这是决定一个车企能走多远的核心。
![]()
“无论是车市整体销量的上涨还是下滑,车企都应当继续以品质增长为先,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形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曾谏言道。
总结:市场成长阶段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更何况是一个“软约束”市场。任何车企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踩着前人的足迹前行无外乎会走的更平稳。马自达取消中控大屏无疑是另辟蹊径,倔强也好,个性也罢。这条路走的正确与否我们交给市场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