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真的很爱中国。也是真的很不专一。
7月17日,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共同宣布,由雷诺集团向江铃新能源增资10亿元人民币,拥有50%股权,这意味着,江铃新能源将由中资公司变成中外双方的合资公司。
至此,雷诺已经在华拥有了四家合资公司。
雷诺的危机
事实上,雷诺对江铃新能源的增资计划早已提上日程。去年12月,雷诺集团与江铃集团就已经在双方合作的意向上达成一致。
雷诺在华的另外三家合资公司分别为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而在增资江铃汽车之前,雷诺其他三家合资公司的表现并不出色,甚至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
2018年,东风雷诺全年销量50109台,同比上年暴跌30%,其1月与12月销量对比甚至相差八倍。而另两家合资公司华晨雷诺在中国市场反应平平,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公司首款产品还未发布,并未帮助雷诺增资添彩。
而与惨淡的销量数据相对应的是,是雷诺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前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董事长戈恩、雷诺中国区负责人福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是雷诺集团的重要的市场”、“抓住中国市场将是雷诺保持全球性优势的关键”。
2018年10月,戈恩发布“2022愿景”——到2022年,东风雷诺要实现年销量40万辆的目标。
戏剧的是,今年的情况没有因为美好的愿景而变得好起来。2019年上半年,雷诺在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3.7%,仅销售9万辆。
数据背后,折射出雷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尴尬。这难免让人质疑雷诺在国内的仓促布局,包括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问题出在哪里
多生孩子好打架,这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但生了孩子能否倾注精力养育,这才是孩子能否长大,帮忙打架的关键。
拿东风雷诺举例,2016年首款国产车型上市至今,无论是东风雷诺品牌还是旗下车型,留给市场的印象都不深刻。这首先源于营销上的不给力,我们注意到,相比每次国产车型上市的冷清,雷诺更热衷于把精力放在进口车的宣传上。
终端网点的滞后,更是让东风雷诺无从发力。2018年开始,东风雷诺开始在57座城市中招募经销商,但至今仍有44座城市是空白状态,目前东风雷诺的全国经销商数量在200家左右。
而在我们对成都东风雷诺经销店的走访中发现,厂家压库严重,在上个月的销售中,经销店已经在单车亏损着卖,甚至有城市出现经销商亏损跑路的情况。
在来看华晨雷诺,今年年初,华晨雷诺推出首款SUV,这款车不仅挂金杯LOGO,产品本身也与雷诺没有太大的关系,另外知情人士称,目前华晨雷诺的推广也是华晨方面在全权负责。
而由东风、日产、雷诺合资的易捷特新能源,有媒体报道在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首款小型车,按照股份占比(50%、25%、25%),雷诺话语权重不高,产品和营销也还处于未启动阶段。
压宝新能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雷诺面对着国内市场这快大蛋糕,当然异常焦虑。它能怎么办?
答案是继续压宝新能源。事实上,雷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抱有极大的野心。数据显示,其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份额达到22%,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厂商。
那么,在国内雷诺为何盯上了江铃?
首先,虽然江铃新能源此前销量主要以大单采购和网约车为主,但也算是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产品上,目前江铃新能源已经推出E100、E200、E160、E200S、E400五款电动乘用车,2018年推出新能源品牌“易至汽车”。值得一提的是,江铃新能源还是最早拥有 “双资质”企业。
而江铃方面也表示,之所以选择合作,除了资金外,主要是看重雷诺的技术,希望能通过此次合作,推动江铃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看,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开场。但按照此前雷诺的合作态度,我们依旧不敢对雷诺的责任心抱有太大的期望。
更现实的是,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在野心与行动之间,雷诺已经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