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马自达会在潮流中逆势而动,日前,马自达官方宣布,马自达新车型将取消中控大屏,取而代之的是“复古式”的旋钮+按键设计。
外媒报道称,马自达北美公司的一位设计师表示,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安全”,“当驾驶员在行车中操作触摸屏时,会无意识地向方向盘施加扭矩,从而导致车辆行车路线发生偏移。”他说,“同时,驾驶员操作触摸屏时,眼睛会盯着屏幕,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
不过,中控从按键控制进化为触摸中控,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消费结构转变的结果,在无人驾驶、AI智能研发和应用广为人知的今天,马自达此番举措极富争议。
设计师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人,他们对科技的进步敏感度不高,他们更习惯于已有的习惯,不想或者不愿去面对新鲜的事物。他们不是简单字义上的“保守”,就像千寻在遇到白龙前的那种状态,小心翼翼地拒绝着一切。
不否认设计师关于安全方面的言论,确实存在着会影响和干扰驾驶员的可能。但其他车企就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吗?当然有,目前大多数车企在中控屏设计上都采取了一定的倾角,目的就是让驾驶员的操作更加便捷和准确,尽量减少可能的误操作风险。
因此,当马自达作出这一决定时,似乎这一刻就成为了汽车界的“另类”。
不过,你若更多的了解马自达的发展,就会发现,这样的“逆行”操作并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就是马自达执着地坚守“自吸”,在创驰蓝天技术之前,大众的涡轮增压车型已经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之后丰田、本田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也加入了这一阵营。但马自达坚持认为,自吸仍然有提升空间。
马自达的坚持也并非没有道理,创驰蓝天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压缩比达到14:1,燃油效率更高,这也是丰田与之合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自吸领域,马自达做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
而将于明年发布的创驰蓝天二代技术更是将压燃比提升到了18:1,热效率从40%提高到50%,这似乎又印证着马自达在自吸路上继续坚持的正确性。同时,马自达在新能源方面涉猎很少,也几乎看不到相关报道。
反而是早已被市场抛弃的转子发动机又被马自达拿出来反复把玩,但在笔者眼里,转子发动机不过是马自达标榜自己研发能力的一个噱头,在全球减排的大趋势下,高油耗的转子发动机很难再度复活。
马自达的外观设计的确让人眼前一亮,魂动设计下的每一款作品看起来都极具动感和个性,业内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马自达魂动产品均为同级别的“颜值担当”,这也是马自达最为得意的地方。
总体来说,马自达的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化特征都比较明显。但是,马自达仍然是个小众化品牌,这在马自达内部也已形成共识,“我们只要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
从马自达在全球市场的发展看,马自达已经有多个年份销量停留在150-160万辆,平稳地运行态势大抵表明了马自达的“小富即安”的心理。
在中国市场,马自达自2004年前后老马6带起了一波口碑外,再次打开上升空间就是在2014年创驰蓝天一代技术导入之后,由CX-5、阿特兹、昂克赛拉、CX-4带动销量强劲回归,但也仅限于这四款创驰蓝天产品,而与CX-5相同动力的CX-8和CX-7这类非创蓝产品则早早被消费者用脚投票。
在整个创蓝一代中,价值论成为了马自达的根本,关于这一点,马自达中国负责人称,“我们希望通过价值营销,让消费者理解我们汽车产品的价值,确保销量。”这也意味着,马自达在市场旺盛期和市场衰败期都将以价值为导向,“不参与价格战”。
而受制于整体车市的下滑,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于2017年达到31万辆的高位后,去年即进入下行通道,至2018年终销售27万辆,跌幅为12%。今年,马自达继续下滑,1-6月销量为10.6345万辆,下跌幅度近30%。由于销量大幅缩水,马自达终端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幅度不等的跌价。但在现实面前,马自达仍然坚持“不会改变价值营销。”
今明两年,马自达将有多款车型上市,因匹配了创蓝二代的压燃技术,马自达3的价格在海外有所上涨,如果说这就是马自达的“真实价值”,国内消费者可以好好掂量一下到底“值不值”了。笔者认为,国内马自达3也如此操作的话,将A级车卖到了B级车的价格,恐怕会愈发“小众”了。
业内人士分析称,马自达成于“价值营销”,也将败于“价值营销”。笔者认为,“价值营销”就像股市中的“熔断机制”,在上行趋势中是助涨,在下行趋势中助跌。最终,马自达还是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