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汽车被发明以来,人类已经历经了多次石油危机,各国政府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一直都在寻找新的能源类型。而在在众多新能源车中,氢能源车因技术要求高难以普及,插电混动车没有完全脱离燃油,一直都被看做是过渡车型,只有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车最终的答案。
![]()
而在最终的销量表现上,纯电动车也不负众望,销量占比一直都远超插电混动车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随着纯电动车续航的提升,插电混动车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低。可是在今年上半年,因为补贴退坡和纯电动自身曝出了不少问题,纯电车的销量比例却出现了下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自燃频发,豪车纷纷陷入召回风波
从三月份开始,特斯拉和蔚来汽车轮流上演了多起自燃事故,尽管双方都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该问题,也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做了一定的调整。还是不可避免地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担忧,毕竟前者是高端电动车的代表,后者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
更为糟糕的是,造车新势力不省心,传统车企也陷入了召回风波。首先是捷豹I-PACE,其搭载的动力系统刚刚获得了国际最佳纯电动系统大奖,却因软件设置原因会产生制动不及时的情况,宣布召回。
然后是宝马i3,因控制单元电路板生产错误宣布召回;另一德系豪华车企奥迪也召回了部分e-tron车型,是因线束密封件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就是我国的蔚来,召回的ES8车型数量高达4803辆,几乎占到了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就连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也明确表示会积极配合,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
虽然召回都体现了车企负责到底的决心,而且也不完全都是因为电池问题。但在消费者眼里,毫无疑问是触目惊心的,如今在售的新能源车数量本就不多,却在相近时间内相继被召回,打击了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信心,或转投插电混动车型,或重新回到燃油车的怀抱。销量占比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车企难辞其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已经不再是重磅新闻,也已经成为了相互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
![]()
但在上述的几起找回事件中,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无论是豪华品牌奥迪和捷豹,造车新势力蔚来,都没有自身的电池技术,动力电池都是通过采购而来。此举不仅会对电池供应商造成严重的依赖,也容易导致车企本身对电池技术不甚了解,而造成诸多隐患。在提到的四起事件中,只有宝马和宁德时代展开了深度合作,召回跟电池本身无关,可见动力电池可以采购,却不能完全把技术交予第三方。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有更好的纯电动汽车
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日益丰富,车企也进入了新一轮的洗牌。不仅要有足够领先的续航水平,品质也是车企的重中之重,动力电池作为三电系统的核心部件,肯定是车企要重点掌握的技术。
![]()
当然,以动力电池的技术壁垒和难度,想要让车企自研电池(比亚迪是例外中的例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强如大众,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拿出成果。
深入合作就成为了当下车企的最佳选择,譬如吉利汽车就分别跟宁德时代和LG化学签署了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不仅不用担心电池供应,也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电池技术,避免各种因电池带来的问题,保证车辆安全性。或许会成为未来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
![]()
纵观汽车的发展史,每一个新科技在运用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今汽车抛弃了传统的动力系统,要像新能源大步迈进,也难以会遇到很多困难,不仅作为车企要积极应对,消费者也应该拿出足够的信心,才能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