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25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1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将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的命运紧密绑在了一起。此后长达4年时间里,这份被称为“白名单”的企业目录成为新能源车企选择电池供应商的重要参考。
然而4年之后,随着新能源市场不断发展,这份“保护名单”即将走向终结。
2019年6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不仅如此,2019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中,三星、LG化学、SK三家韩系电池企业在华企业入选,进一步释放了政策信号。据悉,到2020年,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将全面开放。
白名单取消、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逐步开放,都表明我国新能源政策正在缓慢放开。面对打开之后加速洗牌的市场,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又该如何自处?谁又将成为新时代的独角兽?
政策保护下的双刃剑
白名单保护的最大成果,莫过于催生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独角兽——宁德时代。数据显示,2018年,其营收和净利分别高达296.11亿元(同比增长48.1%)和33.87亿元(同比下降12.6%),拥有4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还疯狂与车企联姻,囊括了吉利、上汽、戴姆勒、大众等一众最具实力的整车企业。
虽然2018年同期转让普莱德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影响,宁德时代的净利相比2017年出现7.7%的降幅,但2019年第一季度便迅速归位。据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9.92亿元-11.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0%-170%。
同时,装机量也体现了电池企业的头部聚拢趋势。2018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7.35GWh,同比增长57.0%。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23.54GWh,比亚迪达到11.1GWh,分居冠亚军,二者合计34.6GWh,占总装机量的60.4%。加上其后的国轩高科、孚能电池等二线选手,装机量TOP10企业2018年累计装机量达到43.36GWh,占总装机量的81%。
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繁荣,加剧了他们和一众车企的深度绑定。同时,也限制了车企的选择。尤其是在新能源逐步退补的时代,车企对成本也更为敏感。
根据国际投资分析机构瑞银发布的4家排名靠前的电池生产企业的成本报告,以21700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为例,松下、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的成本分别是111美元/kWh、148美元/kWh、150美元/kWh、150美元/kWh。可见,宁德时代在成本上并不占优势。头部企业如此,后续跟进者可想而知。
虽然之前由于高能量密度和补贴政策挂钩,三元材料电池凭借电池能量密度大的优势成为乘用车的主流选择。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电池的安全性也成为补贴新政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2019年在延续阶梯式补贴思路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安全性能并放缓了电池高能量密度鼓励力度。
即便是延续以往的高能量密度的政策,除开不具普适性的Model 3采用的单体能量密度高达340Wh/kg的21700圆柱形电池。宁德时代240Wh/kg的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也弱于松下250Wh/kg的NCA材料18650电池。
因此,白名单的取消,也意味着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众多实力外资企业涌入,将加剧国内市场洗牌。从而塑造更加公平的竞争和发展环境,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新能源产品。
市场变局二重奏:日韩重返&主机厂入局
大门打开,以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为代表的日韩电池巨头势必将加快入华速度。毕竟中国这块蛋糕实在太大。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中国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家。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106GWh,中国就占了约56.98GWh,占比超过一半。
2018年,LG化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在南京开工;三星SDI于2018年底重启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去年3月,松下大连工厂正式量产供货;去年7月,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一期项目预计在2019年四季度实现量产。
同时,日韩巨头对技术的攻关还将从本土企业中抢走一部分高端乘用车动力电池订单。
今年6月,韩国SKI集团首席执行官对外透露,SKI已对NCM(9:0.5:0.5)三元锂电芯进行技术攻关。目前本土企业大都还未研发出811(镍、钴、锰,配比为8:1:1),宁德时代也是2019年才开始批量供应NCM811体系。
一方面是日韩企业加快布局,另一方面还有传统主机厂在强势杀入。为了减少获取供应的风险,降低企业成本,主机厂在结盟电池供应商的同时,也在加快自建工厂,减少对电池供应商的依赖。
目前,丰田和吉利等都有自建电池工厂,特斯拉也不排除在华建立电池工厂的可能性。即便是“造车野蛮人”的恒大,也收购动力电池企业卡耐,并计划将在南沙建成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同时,德国政府也拨款10亿欧元支持希望生产电动车电池的联盟,并计划投资研究设施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
面对日韩电池巨头重返国内和主机厂的先后部署,本土电池企业将面临双重压力。这势必将加剧本土电池企业的马太效应,优胜劣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没了白名单,动力电池企业如何“自保”?
4年的保护,虽然本土企业实力有了一定进步,但相对日韩电池企业仍有不小的差距。好在白名单褪去之前,本土企业也在尽可能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
不仅是国内的疯狂联姻,加快抢占欧洲市场也是本土企业一大特色。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在德国建设的全球最大国模动力电池厂,计划于2021年投产,2022年达产后将形成14GWh的产能。在最新的企业公告中,还将对德国的投资从最初的2.4亿欧元追加至18亿欧元。
另一巨头比亚迪,自2017年被宁德时代夺走国内动力电池头把交椅之后,开始打破自产自销的封闭模式,去年与长安等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加快抢夺动力电池市场。
同为国内本土企业前列的国轩高科也在积极布局。2月13日晚,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博世在合肥签订《采购协议》,将为其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零件、产品)等。
虽然新能源退补导致电池企业成本加剧,但依旧不妨碍宁德时代暂居行业的榜首。只是,日后要巩固这一优势,特别是在内外双重强压之下,它的路还很长。
往期精选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