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意大利车,很多人会想到它的热情、奔放,同时也会想到“放荡不拘”的设计和做工。一向不善精确的意大利人,到底能不能造出一台精确的车?带着这个疑问,砖叔实测了一下最近刚刚引进中国的意大利豪华SUV——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 作为该品牌百年历史上的首款SUV车型,它在做工用料方面的表现如何?且随砖叔一起来看看实测数据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本次砖叔对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做工品质的校验分以下四个方面:
1车身间隙
2车身油漆厚度
3车身用料
4安全设计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车身间隙大小是否匀称是评价一款车做工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之一,对于汽车本身来说,越匀称、越严丝合缝的车身间隙,则是制造工艺越好的表现。我们就用检测间隙最常用到的塞尺,来看看Stelvio的制造工艺如何。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毫无疑问,车身钣金件的间隙是最能体现造车严谨与否的地方。这款Stelvio的平均间隙为3.54mm,这已经跟德系对手处于同一水准。当然,如果间隙差值能更小点,那就完美了。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漆膜厚度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平时看车时一般不会留意。但漆膜厚度是否足够,不仅决定了漆面是否饱满,还决定了油漆是否耐剐蹭。而漆膜厚度是否均匀则反映出车厂制造工艺是否精湛,甚至反映出造车是否严谨。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Stelvio的车头盖跟尾盖箱稍薄,其余的车门跟翼子板都是稳定在110um左右。总体来说这个厚度已经处于国际主流水平,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偏薄。至于油漆的均匀程度,跟国内某些新工厂的工艺还是有点差距。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车身用料的考察点,主要是看其使用的车身材料(是钢还是铝)、工艺手段(是点焊还是激光焊)等,这部分表现将保证车辆的隔音、驾乘质感等整体品质。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该车的车门、尾门处都使用了铝质蒙皮,可有效减轻车重,实现轻量化。不过在车架、车头盖处仍是采用钢材料。从整体用料来看,Stelvio还是比较厚道的,气压撑杆、隔音棉的配备都属于同级主流水准,符合我们心目中的豪车形象。另该车全系标配电动尾箱,搬运大件物品时可有效避免不方便开门的尴尬。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最后砖叔来校验Stelvio的安全设计,主要是考察一些安全方面的设计,像中央头枕、防夹功能这类容易被忽视的功能,这部分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在测试防夹过程中,Stelvio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前后排以及天窗都有防夹功能。前后排也有防撞梁设计,不过并没有检测到座椅钢板,这点让人略为遗憾。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10万的家用车跟50万的豪车,做工用料差距竟然这么大!]()
作为阿尔法·罗密欧首次推出的SUV车型,Stelvio显然也被厂家寄予厚望。从实际表现来看,该车的确代表了意大利批量造车技术的最高水准。除了车身缝隙没有明显优势外,该车在车身用料方面表现厚道,相比同级竞品GLC、宝马X3等不落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