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一张捷达第4418287辆下线的图片在朋友圈流传。盖世汽车通过相关消息人士了解到,一汽-大众旗下“捷达”车型即将在6月停产。该消息人士在朋友圈发图配文如下:
毫无疑问,一汽-大众旗下经典车型——捷达,在中国市场征战28年后,如今将正式谢幕。虽然从去年年底开始,关于“捷达”停产的消息就甚嚣尘上,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有种“英雄谢幕”般的悲戚之情。
众所周知,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外资品牌之一,大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在中国市场运用了双车战略;桑塔纳和捷达在南北大众的产品体系下正式登陆中国,这两款车型不仅让多数中国消费者实现了拥有“汽车”的梦想,也承载着多数国人对“轿车”的启蒙认知。
2012年,老普桑“挥泪”与市场告别,继而新桑塔纳登上了历史舞台;如今,同样承载着“国民情结”的捷达即将淡出历史,产销量定格在441万台这一荣耀时刻。然而,在捷达正式停产之前,大众早已为其做好了“转接”。
2月26日,大众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发布了JETTA品牌,这也是大众旗下的第13个品牌。至此,大众酝酿了10年之久的廉价车策略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今年3月,JETTA品牌在国内正式发布,在一汽-大众体系下,与大众、奥迪品牌并列,成为一汽-大众的第三个子品牌,但在定位上低于大众和奥迪。也就是说,捷达车型淡出历史舞台后,JETTA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重新出现在中国市场。
在JETTA品牌于国内正式亮相之际,旗下三款产品也同时与中国公众见面,分别为三厢轿车VA3、A级SUV车型VS5,以及A+级SUV车型VS7。如今,同样采用大众MQB平台打造的JETTA品牌首款SUV产品VS5,已经量产下线并进入媒体试驾阶段,为第三季度的上市做准备。
然而,从捷达到JETTA,业内对这个全新的品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够持多少胜算也产生了疑虑。
前文提到,JETTA品牌在定位上低于大众,其产品将主打更具经济性和性价比的10万元级甚至以下的细分市场。这一似曾相似的定位,我们在上汽大众旗下就能找到鲜活的例证。
多年来,上汽大众旗下大众和斯柯达一高一低征战国内合资车市场,并凭借大众的口碑创下了系列佳绩。然而,这只是车市向好时的外在表现。如今,车市下行,自主品牌崛起,市场留给合资品牌低端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以斯柯达为例,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行,上汽斯柯达的单月销量同比出现3成左右的下滑;在SUV领域,其主销车型柯迪亚克今年以来月销量平均不足3000台,柯珞克和柯米克销量增长同样乏力。与之相比,大众品牌SUV产品如途观和途岳,单月销量依旧维持在万台以上,势头强劲。
同样地,在一汽-大众产品体系中,探歌和探岳的到来,使其补齐了SUV的短板,且在竞争激烈的SUV市场中冲出了一条较为光明的大道。接下来,更经济的JETTA VS5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呢?
其实,一汽-大众布局SUV市场较晚,但其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当前逐步收缩的SUV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是与其所宣扬的德系品质,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迷信”有关。那么,在宣传上同样拼命往“德系”和“大众子品牌”方向靠的JETTA,之于一汽-大众,是否会如当前的斯柯达之于上汽大众呢?
业内认为,JETTA与斯柯达在定位上有相似之处;在上汽大众旗下,当前斯柯达与大众品牌的差距,未来极有可能在一汽-大众旗下JETTA与大众品牌上得以重现。
至于原因,前文提到,低端车市场被自主品牌霸占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自主品牌低端SUV产品中,哈弗H6的神车地位相当稳固;同时,上汽、吉利也在这一市场拥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布局;另外,哈弗F系的出现,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打出“高颜值”和“智能化”的杀手锏,并逐步在这一市场崭露头角。
其二,当前,车市进入下行通道,预示着中国车市由增量市场逐步向存量市场转移。在存量市场中,中国消费者将迎来增购、换购的集中爆发期,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势不可挡。此种背景下,产品和品牌上攻,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此时,JETTA入局中国低端车市场,机会还有多少?
当然,在国内广大三至六线城市,廉价车还是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JETTA的到来,或是为了瞄准这一广大县乡市场,依靠国人对“大众”的迷信,与自主品牌低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只是,JETTA产品在定价上与自主品牌同级产品相比,是否具备足够的优势呢?
盖世汽车资讯部目前正在招募汽车编辑若干,区域上海/武汉,要求:文笔佳,热爱汽车。联系方式:韩女士15618597667 简历请投至:zhaopin@gasg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