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浩
主编/孟笑宇
这个时代可以有很多个「莫言」,但却很难再找到下一个「刘慈欣」。
倒不是我看不起「莫言」——我也没那个资格。而是这个时代所谓的「学者」实在太多,但像「大刘」这样的「技术性学者」却成为了稀缺资源,《三体》这样的大作更是一个时代都难得出现一部。
今年高考,不少考生表示考完数学后人都已经蒙圈了,大家都只想知道「维纳斯到底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是个学者型、技术导向的公司,从王传福到高层到中层再到普通员工,个个都是技术迷。所以如果比亚迪能参加高考,估计会说「今年数学题不难啊!维纳斯的0.618能有e平台的33111难吗?」
「e平台」到底是什么
专业一点说,「e平台」就是「3311」。
两个3是指「驱动3合1和高压3合1」
而三个1分别代表「1块将仪表、空调、音响、智能钥匙等控制模块10合1的PCB板」、「1块搭载了DiLink智联系统的智能自动旋转大屏」、「1块长续航、性能稳定的电池」。
如果太过于复杂,那说简单点——就是「智能化的纯电平台」。
就和10年前比亚迪推出的「DM平台」一样,那时候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还算是一片空白,靠着电池技术优势的比亚迪,眼光长远的在这片空白之上打下了国内新能源的地基。当新能源时代来临后,比亚迪也借此迅速建成一栋栋高楼。
而当某些车企站在「混动」和「纯电」的十字路口徘徊之时,比亚迪认为「小孩才做选择题」
在「DM平台」发展到第三代后,比亚迪更加强势的推出了「e平台」,靠着前期积累的经验,比亚迪要将其打造成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纯电平台,甚至我们可以说比亚迪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e平台」上面。
「e平台」创建的意义
「e平台」的诞生,意义绝对不止纯电平台比油改电更加专业这么简单。大家可以联想下华为的遭遇,中美贸易战下美国的一纸禁令,直接让华为面临着「手机系统」的抉择。
虽然宣称有「鸿蒙系统」作为备选,但到目前为止华为都还没有拿出「鸿蒙系统」正式投产到手机上的打算,原因很简单——对技术的不自信。我肯定力站华为,但华为目前的窘境不得不让所有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提高警醒。
「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永远会受限于人」
值得庆幸的是,华为身上的旧事至少不会在比亚迪身上重现。「e平台」诞生的意义从某些角度来说甚至高于大众的「MEB平台」。
大众的「MEB平台」说到底其实只是从「MQB」平台上延伸出来的电动化平台。而比亚迪的「e平台」直接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将核心力量握在了自己手里自然也就掌握了话事权。
作为一个有民族心的企业,正如同此前选择将Di云开放一样,比亚迪也承诺会与大家一起共享「e平台」的技术优势,真正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国内新能源领先者、推动者的身份,不盲目追求「一家独大」,而是选择「让民族企业共同繁荣」。
「e平台」的产物
目前在比亚迪的「e平台」下与大家见面的有两款车型——e1以及S2。从这两款车型身上都能看出比亚迪对于「e平台」的定位。
除了打造更加智能化的纯电动车以外,也更加注重经济性与实用性。特别是e1,一款顶配售价都不到8万的微型电动车的身上,依然搭载了可旋转的中控屏以及DiLink智联系统,这对于其他车企来说是基本不可能的事儿。
而且还搭载了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305km的电池,而且在快充模式下只要充电12分钟,就能达到续航100km——理论上只要不是前往缺少充电桩、路况复杂的山区,e1完全能够驾驭普通的长途路线。
能够这样看似「不计成本」的投入,不是比亚迪钱多任性,而这正是「e平台」诞生的意义之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低的价格销售。
当然,其实在我看来目前的e1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外观不够亮眼。其实比亚迪在以前就像是一个过分注重技术的理工男,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很难正是崛起。
而事实也证明,在「Dragon Face」的设计语言加入后,比亚迪才算是正式迎来了崛起。或许比亚迪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所以说S2其实就是「王朝系列」元EV转移到e平台的产品。
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近段时间看到了「e平台」即将亮相的全新车型——「e2」。虽然同样不属于「王朝系列」但是却采用了Dragon Face以及贯穿式尾灯等当红设计。
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得知过多的详细信息,但我们可以预料从「e2」开始,或许会成为比亚迪「e平台」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