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底,接到任务要跑到荷兰出差。既然来回要飞上两天,当然就很希望能够不浪费时间多做点事情——这种感觉类似于,家和公司都在北京西边,偶尔去一次东边办事,就尽可能多安排点和朋友吃饭之类的事情,把时间利用最大化。
所以扫了一圈儿欧洲有试驾价值的车,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当地上市不久的全新马自达3了。原本想试的是SkyActiv-X压燃黑科技发动机,不过网上搜了一圈儿才发现,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马自达官网连这个配置都没给出来,而少数给出配置和价格表的、像是斯洛伐克之类的国家,打电话过去问也是说:还没有这车。 所以最终,只试驾到了2.0 SkyActiv-G的手动两厢版,还是有点遗憾的。
![]()
关于车辆试驾感受倒是没什么可补充的了,底盘素质和高级感相当好,让我想起了当年刚开到MQB平台的奥迪A3,都是以紧凑型车的尺寸,做到了接近甚至超越很多中型车的行驶品质;最令我满意的是转向手感,线性流畅、回馈自然,手感虽然还是略偏轻(理论上不合个人胃口)但却让我完全没负面情绪。
![]()
而这期视频的后半部分重点都集中在了,和大家探讨“为何马自达3要换扭力梁”。其实趴下去看看后桥,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就是:“为PHEV的电池组位置做出预留”,不过要严谨的验证这一猜测,还是和大家聊了不少思考过程:包括马自达在欧洲遇到的排放困境、用扭力梁却并没用来提升空间、电池形状对于量产化的影响等等。
![]()
当然,猜测只能是猜测,就算是事实,马自达也绝不可能承认“我们做扭力梁是为了PHEV”这种会招来粉丝失望的话,不过归根结底想和大家表达的观点是:
【1】车企要造车,需要妥协和顾及的地方很多很多,并不是粉丝一拍脑袋想当然的那么容易。
【2】你能开到的车、不会只为你的需求而定,甚至不会只为中国市场考虑。像是马自达架构的发展、引擎技术的路线,都要考虑到欧洲和北美的泛用性问题。
![]()
至于最后聊的就是SkyActiv-X发动机啦,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技术解读:【马自达压燃黑科技 —— SKYACTIV-X 自然吸气最后的倔强】,如果需要大概了解马自达SPCCI发动机的原理、优势,可以自行取阅。相比欧洲和北美,中国的汽车政策对排量的控制相当狂热,我觉得这可能会造成SkyActiv-X的水土不服。
好啦,这次欧洲试驾的第一个视频就在这里了,之后还会有第二、第三个,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