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奔驰E级前悬挂断轴事件,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在发酵和酝酿了数年后,
奔驰终于承认问题,并发布了召回声明,
表示将原有的4毫米前叉减震器,
换为5毫米前叉减震器。
并对悬挂连接组件进行进一步加强。
![]()
召回通知书全文请后台回复“召回通知”查看
其实,国产奔驰之所以会断轴,
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结果。
其核心就在于偷工减料!
断轴仅仅是奔驰问题的冰山一角,
潜藏在水面之下的,
还有许多没有浮现出来。
![]()
奔驰E级的前悬挂,
是典型的多连杆结构。
其中避震桶一头安装在下摆臂上,
一头顶到车架上,为车身提供支撑。
久而久之,避震桶最脆弱的部分:
避震桶与下摆臂连接的下叉部位,
就会发生断裂。
![]()
但是,这并不是完全是悬挂系统的锅,
而是北京奔驰将国产车型加长、
并将铝车身换成钢车身后,
整车的重量、配比、平衡都产生了变化,
针对海外版设计的悬挂系统,
自然不堪国内版车身的压迫与蹂躏,
加上中国糟糕的路况,
进一步加强了压迫力度。
最终咔嘣一声,
通过断轴的方式,交代了自己。
![]()
简而言之,
就是一个三层楼的地基,
硬是生生盖成了五层楼。
出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从国产E级刚刚上市开始,
国产版铝车身被换为钢车身的问题,
就成为了各大媒体追捧的热点。
从而也引发了一阵磁铁吸车的热潮。
![]()
其实,在上一代国产奔驰E中,
发动机盖、后备箱盖和四个车门,
都采用了铝合金材质。
而在这一代的国产奔驰E上,
这些位置都被钢材取代。
![]()
但是,当时大家的讨论,
只限于奔驰不厚道这个层面,
并没有意识到铝换钢能带来多大问题。
毕竟,仅仅铝材换钢材带来的重量提升,
并不足以压垮悬挂。
![]()
随后,在《汽车画刊》“此地无垠”王垠,
通过十万公里对比测试发现,
国产奔驰E级悬挂存在问题,
而同样的问题在国产宝马5系上,
并没有出现。
![]()
随后大家发现,
国产奔驰E级前悬挂下控制臂衬套、
减震器弹簧上端垫片以及缓冲块,
会随着行驶里程的提升,
过快的老化,并出现框量。
这样一来,减震器就会松动,
进而收到各种方向力量的冲击,
最终断轴。
而上述这些零部件,
恰恰是召回需要更换的部件。
![]()
此外,奔驰的悬挂设计,
秉承恰到好处的原则,
并没有采用冗余设计。
若是对比E级和5系的前减震器下叉,
奔驰E级的下叉厚度仅有4毫米,
主减震器管粗也仅有39毫米。
对比宝马5系,
下叉厚度4.5毫米,
主减震器管粗50毫米,
但是别忘了,
宝马车身重量要比奔驰轻不少呢。
![]()
所以,从去年开始,
奔驰E级前悬挂断裂的问题开始发酵,
越来越多媒体也开始关注这起事件。
大家逐渐意识到,
悬挂与国产车身、国内路况不匹配,
才是导致国产奔驰E级断轴的核心原因。
![]()
要知道,
即便车身配重发生一点点改变,
悬挂系统都要重做调整,
以达到同样的性能。
但是,国产E级的匹配调教,
显然是不完善的。
其与车身的匹配度,
显然是不够好的。
![]()
但是,这些行为都极大的缩减了成本。
根据范儿之前的调查,
北京奔驰的单车利润达到了4.14万元,
是BBA里最高的。
即便与普通合资品牌相比,也非常夸张。
详细可以参考:
《赚你的钱,大众/丰田谁更狠?》
![]()
即便更换了拥有更粗下叉的悬挂,
奔驰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吗?
也许,可靠性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代价就是:
牺牲奔驰引以为傲的舒适性。
因为车身和悬挂的不匹配的核心问题,
并没有得到解决。
![]()
如果说进口版奔驰的悬挂与车身,
是天设地造、门当户对的夫妻的话,
国产奔驰E级的悬挂与车身,
就像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妇,
虽然奔驰通过加强悬挂的方式,
强行禁止了他们离婚,
但是这样的夫妻,
又怎么会过的甜蜜呢?
这样的一款车,
又怎么能开得放心和舒心呢?
拓展阅读
不光奔驰如此减配,
还有许多车企卖给中国市场最差的车,
想要知道都有哪些品牌的哪些车辆,
后台发送:“减配”
看看范儿给你的建议和参考。
车有范儿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范儿精选
评车
雷克萨斯UX | 大众速腾 | 本田雅阁 | 丰田亚洲龙
侃车
美国人为啥不爱豪车 | 谁在往中国卖二流车
女人为啥都爱奔驰G | 各省人民都爱买啥车
中国为啥造不出来特斯拉 | 懂车人为啥推荐雷克萨斯
揭秘
乙醇汽油伤车吗 | 2018投诉率排行
♥ 点个 在看 鼓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