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份,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明确“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这是国家首次明文鼓励代工。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
以蔚来、威马、小鹏、爱驰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先行者已经成功摆脱“PPT造车”的魔咒,实现量产交付。但2015年成立的绿驰汽车则稍显得慢了一步, 至今还未有量产车交付。
此前绿驰汽车一直为生产资质奔走,2018年6月22日,绿驰汽车生产基地正式落户江西,根据合作协议,绿驰汽车计划总投资55亿元,占地106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产能20万辆/年,一期建成后可达10万辆/年。
▲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CEO任亚辉
然而,寄托于在江西拿到准生证的绿驰,由于江西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过热被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江西省政府对审批资质转而持谨慎态度。这意味着没有生产资质的绿驰汽车在江西很难走资质审批这条路,只能另谋途径。
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选择代工模式,可以优势互补,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缩短生产周期,使产品早日上市。另一方面,对于传统车企而已为造车新势力代工则可以充分利用闲置产能。”
因此,代工成为那些没有为生产资质而发愁的新造车企业最快速的选择。5月24日,绿驰汽车与长安铃木在重庆签署了联合制造协议。但与江淮和蔚来、海马和小鹏这类传统主机厂和造车新势力的合作模式不同,此次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代工生产。在他们双方看来,真正的联合制造是在供应链体系可控、技术标准可控、制造流程可控、质检体系可控前提下进行的制造资源共享。
此次双方合作涉及到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及制造质量管控、零部件及整车厂内物流多个具体环节。与具备多年造车经验的长安铃木达成深度合作后,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绿驰汽车也将完美解决“造车资质”问题,对绿驰汽车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长安汽车作为四大国有整车企业之一,具备专业的汽车研发流程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本次签约的联合制造工厂为长安铃木2013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工厂,被誉为铃木全球体系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艺全球领先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汽车在中国的标杆工厂。在2018年9月,长安汽车以1元价格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股权,至此,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
长安铃木作为国内最早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一直以来,依托科学精准的管理模式以及国际通用的精益生产方式,打造出了一大批品质优秀的车型产品,赢得了品质出色的消费口碑。例如秉承“小、少、轻、短、美”的价值观的奥拓、天语等经典产品,这都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整体大洗牌,加上企业内外部在推进变革中的一些因素,长安铃木也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长安铃木在去年11月成立了负责乘用车款型产品、电动化产品开发的长安汽车研究总院长铃研究院,开始构建智能网联产品开发能力和资源部署。这不仅是长安铃木在长安汽车收购股权后的第一个战略举措,也进一步完善了长安汽车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此外与绿驰汽车的合作能有效地对企业生产线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完成资源优化和整合,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新造车势力的绿驰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时候,也有着许多超前的思维理念。例如在智能出行中,绿驰汽车将智能终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共享出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以绿驰汽车为核心的“人·车·生活”智能移动新生态,这恰恰和长安汽车所展望的 “人、车、生活一体化”科技时代智能生活场景不谋而合。
可以说,此次长安铃木与绿弛汽车开展跨界合作新模式,是在新规之下的一次最新尝试。据了解,面向主流纯电市场的首款量产紧凑型纯电动SUV绿驰M500(内部代号)将在第四季度上市预销售。一方把控质量,一方提供提供超前的思维理念,二者唇齿相依,想必未来还会有更多方面的深化合作。
客官别走,下面还有
围观
禁售燃油车究竟是为新能源车铺路?还是给油电混动机会?
车市集体进入换CEO时代,奔驰蔡澈刚走,三菱益子修也宣布离开
几何A“有毒”!开过后就不想再碰其他纯电动车|珠海试驾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