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时间,国内清洁能源的建设投产速度,可以说让欧美人士眼前一黑,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在国内很多地方大面积铺开,让我们看到了相关层面坚决落实碳中和的决心。尤其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虽然有昼夜的天然短板,但好在建设成本低,所以现在有很多小伙伴会在自家房屋周围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不仅可以满足白天的日常用电,还能向电网“卖电”,以抵消夜间从电网获取电能的费用。
![]()
所以随着电驱动汽车的全面兴起,很多小伙伴都想到了为什么不通过太阳能发电,为汽车提供电能呢?实际上,这种想法有了几十年,很多车企也都实践过,但是不太灵!这么做的难度在于,光伏发电的单位效率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车顶那一块面积,就算是完全铺满充电板,产生的电能,也没法满足车辆行驶的需求,就拿现在很多纯电车百公里15度左右的电耗来说,车顶面积大小的充电板,晒一天产生的电量,肯定不够跑100公里……
![]()
但是100公里跑不了,跑50公里也行啊!
早在2023年的时候,比亚迪就申请了车载光伏充电的相关专利,通过光伏车身来为车辆电池充电,根据相关专利,以厂商层面的数据推算,如果车辆在太阳底下能够晒8—10个小时,那么提升续航5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从转换效率来看,比亚迪秦L EV的实测平均电耗约为12度左右,城区平均电耗约为10度左右,就按12度来算,50公里的电耗就是6度,那么按照晒8—10小时的时间来算,平均的充电功率就是0.6kW—0.75kW,充电功率可以说比随车送的便携充电器还低。
![]()
但是这个装置的作用或者说放在比亚迪的车型上,大概率价格或者成本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按照比亚迪的做派,就算给相关车型搭配车顶光伏板,价格估计也变化不大,不会出现丰田某款车型选装一块光伏车型,结果要开五六十年才能回本的尴尬情况。在比亚迪的产品上,所有的技术都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最终能够量产,并且让普通用户能够用得起。
![]()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场景,作为用户,开着有光伏车顶的比亚迪车型去上班,然后将车辆停在露天停车场,上班8个小时,太阳也晒了七八个小时,车辆续航“缓慢”增长了40—50公里,增加的这点续航里程,看着确实不多。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上下班通勤肯定是够了,当然不可能每天都有大太阳晒,所以比亚迪这套装置,只能尽可能让大家短途行驶不花钱,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该充电就充电,插混车该烧油就烧油。
![]()
当然了,对于那些工作地点、家里车位都在地库的小伙伴们来说,就没有办法享受来自太阳的馈赠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我们认为比亚迪搞光伏车顶的专利,本身可能也是为了让我等对行驶成本有需求的小伙伴们准备的,对于那些一掷千金或者视金钱如粪土的土豪朋友们来说,谁差这仨瓜俩枣。
这也是比亚迪在技术进化上的一个理念,比亚迪将冰箱、智驾等之前在高端车型上出现的配置和功率,“安排”到10万级的很多车型上,本质上就是为了让大家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多的美好体验。而比亚迪将DM5.0的亏电油耗水平,从去年的2.9L,压到现在的2.6L,本质上也是为了让消费者少花钱。在这一块,比亚迪一直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站在一起!
![]()
所以如果比亚迪推动光伏车顶的专利量产,我们还是很期待比亚迪和之前一样,在车辆价格上没有多大变动,这样一来,一些没有家充桩安装条件、也没有地库车位的小伙伴,就不用为充电这件事发愁了,尤其是一些插混车主,车辆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本身也是一种无奈,但是停着就能充电,是不是心里就平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