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内某著名“拆车节目”,某国产新能源车被爆出搭载了“双电瓶”方案。车头发动机舱里一块电瓶,车尾后备箱里一块电瓶。于是啊,这车友圈里就炸了锅了:老司机们知道,这“双电瓶”配置,以往都是仅出现在高端品牌甚至豪车上的。如今居然“下放”到国产车了?
其实啊,此“双电瓶”不同于彼“双电瓶”。出现在国产新能源车上的“第二块电瓶”叫做“安全备份电瓶”。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发生车祸后,在主电瓶损坏,无法供电的情况下,负责继续维持车辆通电的电瓶。这样一来,车辆的自动遇险报警功能就不会失效。事实上这种设计在新能源车上很常见。
![]()
高端豪车上的“双电瓶”到底是啥?
然而传统高端豪车上的“双电瓶”那可压根不是这概念了!高端豪车上的“双电瓶”,俗称“大小电瓶”。“大电瓶”几乎都是AGM启停蓄电池。体积大、容量也大(往往高达60AH甚至更高)、瞬间电流释放能力(CCA参数往往高达700甚至更高)。它的作用,就是“仗着自己身大力不亏的特性,专职负责发动机的启停”。
“小电瓶”属于最常规的SLI普通蓄电池。体积小、容量也小(往往小于30AH甚至更低)、瞬间电流释放能力(CCA参数往往200以内)。它的作用,就是“提供除了启停之外的一切电力”,比如车灯、音响、电动天窗,电动座椅什么的……
![]()
“双电瓶”如此复杂为哪般?
讲清楚它们的“身份”之后,很多小伙伴就扔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以前的汽车都只有1块电瓶,其次自动启停功能也不是啥新鲜事。可为啥以前的车没搞这么复杂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越是高端的豪车,车上的电器设备和功能就越多。到处都是精密的电路模块,所以对电力的稳定供应需求更大。而另一方面,越是高端的豪车,发动机排量越大,发动机启动的电流冲击也就越大。如果全车只用一块电瓶供电,往往会出现启动瞬间因电压突降,造成电器模块黑屏、重启、死机等情况。
而如今的汽车,几乎都普及了自动启停功能,要是这个问题不解决掉,那车辆行驶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就会非常尴尬:每一次启停,车上的电器都要“挂掉一大片”。这显然是不允许出现的。于是乎“双电瓶”方案就应运而生了。一块专注于启停,一块专注于电器供电,互不干扰。
就目前来说,“双电瓶”方案的常见车型除了“德系三杰BBA”(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之外,美系豪车典范林肯、凯迪拉克、英伦典范路虎/捷豹也是不落人后。至于“身份高贵”的玛莎拉蒂、宾利……那都不用说了。基本都是“双电瓶”方案的……
![]()
选对电瓶=一劳永逸
“预防胜于维修”是核心
所以,国产新能源车的“双电瓶”和传统高端豪车的“双电瓶”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不过这却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就是“双电瓶”车型出现稀奇古怪的供电故障的可能性确实比简单的传统车要多不少。毕竟“多个香炉多个鬼”,2套供电线路出问题的概率自然更高些。
因此在具体的使用维护中,这一类车的“小电瓶”往往会被忽略。等到哪一天“小电瓶”坏在了路上,就很头疼。所以啊,咱如果是这一类车的用户,从今天起,也得留意“小电瓶”的养护事项。如果您爱车的“小电瓶”刚好需要更新,那么不妨挑选一块质量稳定,长寿耐久的优秀产品。毕竟最上等的养车逻辑,是“预防胜于维修”。
那么该如何挑选长寿且性能稳定,无惧寒暑的优质电瓶呢?教大家一个诀窍:选电瓶就是看板栅!板栅就是电瓶的正负极板子,是整个电瓶的核心部件。通常低端电瓶会采用金属丝焊接而成的“拉网式板栅”,好一些的电瓶则会采用厚实的“铸造板栅”。
而高端电瓶则会采用锻压板栅,就是在铸造板栅的基础上,连续多次的锻打碾压,让板栅变得坚固而致密。这就好比古代的刀剑,需要经历“百炼成钢”的过程一样。以美国冠军品牌旗下的汽车电瓶为例,它就采用了成本最高的连续7级压制板扎。能将金属压缩到很高密度,从而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当然了,板栅的材料、以及其他部件的设计工艺也都有讲究,这里咱就不一一展开了。世界上优秀的电瓶产品很多,这里咱就是借着冠军蓄电池举个例子。关于“双电瓶”的知识到这里就差不多讲清楚了。那么您学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