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是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后曾任德国经济部部长、副总理、总理 。作为联邦德国战后经济政策基础的是他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艾哈德的理论强调四个最基本的原则:自由原则、社会平衡原则、向社会负责的原则、中庸原则。
但是其中中庸原则表明,艾哈德并不绝对否定政府干预。艾哈德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同于十九世纪以前的漫无控制的自由放任,而是一种辅之以必要的国家调节的市场机制。他既反对带来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漫无边际的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自由主义”,也明确反对实行计划经济和导致“平均主义”的苏联模式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他认为,只有充分吸纳两者的长处,摈弃两者的弊端,才能找到一条新的不偏不倚的道路。政府的责任在于运用必要的手段,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艾哈德享有“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的美誉。但他本人始终反对将当时德国经济的发展称为“经济奇迹”,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奇迹,德国经济发展是成功的市场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往往反对任何形式和程度的政府干预,比如张维迎表示,“政府不应该随意的去干预市场,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问题上”。
但是《战略》指出:“如果有更高层面的经济考虑需要国家干预,则可以赋予其合法性。”
《战略》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企业各自做出的商业决策的总和不足以阻挡和防止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转移,其原因就是企业仅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激活、推进保护性工业政策才有了正当理由。只有当一个国家经济中的市场力量无法保持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时,国家才有责任去介入。”
“德国工业战略2030’选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该战略界定了国家干预行为可以视为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情况,以避免国家经济和全民族繁荣陷入严重的不利之中。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塑造一个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市场经济,并为必要的政治辩论奠定基础。”
《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好像一本教科书,德国拿这本教科书给全球上课。《战略》却是似曾相识,让人想起《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大重点发展领域,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航空航天装备;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7.电力装备;8.农机装备;9.新材料;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主要讲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数据安全。而《战略》将冶金工业(钢铁、铜、铝)、化工、机械设备、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环保技术、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感觉上这个单子比较陈旧。
《战略》分析认为:
美国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自主驾驶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总共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奥巴马政府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支持。而特朗普政府正努力通过“美国优先”政策振兴和保护钢铁、铝、汽车工业和农业等传统工业部门,试图将此前丢失的份额重新转回美国。
日本经济的优势尤其包括人工智能、联网机器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汽车工业。
中国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来加强十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国宣布寻求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者。招商局决定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时代科技基金”,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正试图确保销售市场和物流的安全。这一战略将市场经济原则与积极主动的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证明是最成功的。
《战略》认为:工业政策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兴起。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国家完全依赖市场力量来管理当前事务。
《战略》认为“一个过程的经济意义越大,国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行动空间就越大。如果出现对经济具有现存重要性的挑战,国家的干预可以延伸至限时接管股份以及给予企业补贴。”“就电池生产这一对附加值极其重要的问题而言,国家可以组建财团提供援助,这种形式的援助是有用且充分的。”“在平台经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国家可以直接参与(如当年空客的建立)以实现这一目标”
《战略》其实就是德国最新的产业政策。
关键:突破性创新
《战略》指出:所谓“突破性创新”,就是对经济的重要领域甚至是所有领域及其增值链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通常这些创新是“颠覆性的”,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前的流程或技术,并用新的技术取而代之。对于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大国来说,这些突破性创新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些创新对于以往的市场领导者及其地理位置也具有颠覆性,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扭曲。只有拥有并掌握新技术的国家才能始终在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战略》列举颠覆性创新的典型例子,包括蒸汽机、铁路、电力开发、内燃机和汽车、飞机、无线电和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战略》认为,当今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就是数字化,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传播、大型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轻量级建筑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的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创新的速度。“在过去的15年里,创新的速度已经大大加快,尤其是在数字和未来的相关领域。这意味着可能与这些快速的发展掉队。面临这一风险的公司和经济体将会从规则制定者转变为规则遵守者,为国家及时采取行动提供平台。”
媒体分析,与法国等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欧洲邻国不同,德国经济的主干几十年来一直是私营的中小企业。德国的主流舆论也长期反对政策过多干预市场,“产业政策”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这次的《战略》尚未正式出炉,便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质疑,在讨论当中会争论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