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第一期EVO IV开始,绿叶车这一系列已经基本涵盖了《头文字D》里的绝大多数车型(改款不包含其中),当我再次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着实有点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写啥···所以,我今天决定把凉介搬出来,虽然严格意义来讲,高桥凉介和他的RX-7 FC3S不应该在这个系列中出现…但是本着“除了拓海都是配角,除了86都是配菜”的原则,我想这个人气甚至超过主角的凉介还是值得一说的。
![]()
(电影中由陈冠希扮演的高桥凉介)
在写RX-7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它的驾驶者——高桥凉介。可以说这个作为《头文字D》系列作品当中人气最高的角色之一(无论动漫画还是电影),高桥凉介无疑被塑造成了一个偶像,冷峻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神秘,医学系高材生的他,擅长思考,精于数据分析,甚至只凭听觉就能分辨汽车的马力,靠着电脑解析就可做出公路最快理论,极具领导才能,是Project D与RedSuns车队的队长,在赤城山路上,驾驶风驰电掣的纯白色FC ,有着“赤城白彗星”的美誉。
![]()
好了,题外话扯了不少,回到我们的主题···高桥凉介的座驾,大名鼎鼎的马自达RX-7。该车型于1978年问世,2002年停产,大体分为3代:SA/FB、FC、FD。 “R”代表Rotary转子发动机,“X”为代表未来的象征记号,“7”则是马自达内部的车型代码。而《头文字D》中高桥凉介所驾驶的是RX-7的第二代车型(日本本土版称为Savanna),一般被称作FC或FC3S。
![]()
从1978年上市以来历经7年半的历程,初代RX-7不但在日本国内,同时在美国市场也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所以第二代RX-7研发起点更高——进化成为不负初代盛名,更为纯粹的转子跑车。研发团队不惜回归原点,以“到底什么样的车型才能称得上是跑车”为基本主题,摈弃现有观点,本着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从回顾汽车的历史开始,逐渐明确第二代RX-7的研发方向,打造了这台充满“愉悦的紧张感”的跑车,这是RX-7迈向高阶跑车的坚实一步。
![]()
1985年,第二代马自达RX-7上市,底盘代号FC。由于当时在北美市场的销量火热,为了照顾消费者,第二代RX-7在外形上参考了北美市场较受欢迎的保时捷924和保时捷944,所以第二代RX-7在上市之初就给人一种保时捷的即视感。
![]()
第二代RX-7不但在外观上汲取了保时捷的设计风格,同时在低调的外观之下,又暗含着相当狂暴的内核,动力系统由原来的12A型进化为带有中冷器的13B-DEI型涡轮增压双转子发动机,配备了带有空气冷却器的时序型双涡轮增压器,实际轮上拥有185马力,而且此款发动机能够轻而易举地拉升到高转速,毫不保留地发挥转子优势,这种“外冷内骚”的性情恰好与高桥凉介本身的性格非常接近。
![]()
当然,高桥凉介能有傲人的战绩,可并非一味的傻快,FC3S优良的操控性能才是他在山路所向披靡的制胜法宝。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在轻量化和小型化方面存在压倒性的优势,因此采用独特的前中置式布局大大提高了RX-7的操控性能,而车身前后50.5:49.5的重量配比以及带有DTSS后轮转向系统的独立多连杆悬架,实现了转子跑车独有的轻快和精准,提高了过弯时的极限和稳定。
![]()
由此可鉴,高桥凉介不仅仅是冷静沉着的天才车手,他的座驾更是无懈可击,虽然往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弟启介与FD3S更加出类拔萃,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凉介在所有人心中的偶像地位。
![]()
文章的结尾,我真的不由得对曾经马自达的辉煌以及其对转子发动机的固执己见有所感慨。2002年8月,连续销售24年的传奇转子跑车RX-7正式停产。至此,这款继承了优良血统的传奇转子跑车RX-7也正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如今,马自达始终都未曾放弃对转子发动机的研发,希望借由这份“固执”,有一天我们能再一次与它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