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0175.HK)宣布向纽交所上市的极氪智能科技(NYSE: ZK)提交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计划以每股ADS 25.66美元(溢价13.6%)收购剩余34.3%股权。若交易完成,极氪将退市并与吉利实现完全合并,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据《一品汽车》了解,这一动作距离极氪2024年5月11日高调登陆美股仅一年。在我们看来,其战略布局背后,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台州宣言》的深化落地,其集团布局正从“多品牌赛马”转向“一个吉利”的战略聚焦。当新势力还在为生存挣扎时,吉利已用资本手术刀切开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血路。
事实上,这场整合不仅关乎极氪与领克的命运,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化与全球化双重压力下的生存逻辑重构。吉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打破传统车企“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路径依赖,用资本手术刀切割冗余,重塑竞争力。这一决策的正向意义,或将成为中国车企转型的教科书级案例。
战略背景:从“台州宣言”到“战略聚焦”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但行业竞争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厮杀。价格战白热化、技术迭代加速、资本泡沫破裂的三重压力下,车企毛利率普遍承压。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深陷亏损泥潭,而传统车企则面临燃油车萎缩与电动化转型的双重夹击。
据吉利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2402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168亿元,但极氪累计亏损达262亿元(2021-2024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财务表现,迫使吉利必须通过整合止血。
在此背景之下,2024年9月,李书福在吉利发源地台州发布战略纲领,明确提出“回归一个吉利”的核心精神:聚焦主业、减少内耗、强化协同。此前,吉利旗下拥有吉利、领克、极氪、几何、雷达等十余个品牌,多线作战导致研发重复、供应链内卷、渠道重叠等问题突出。例如,极氪与领克曾各自组建2000人智驾团队,重复开发L3系统;为争夺宁德时代电池配额,极氪甚至溢价5%锁定产能,间接导致领克混动车型交付延迟。
在《一品汽车》看来,随着《台州宣言》官宣,吉利开启整合浪潮,2024年11月极氪斥资93.67亿元控股领克51%,2025年2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此次私有化极氪则是第三刀。至此,吉利乘用车板块形成“两横架构”,极氪科技集团专注高端,与吉利银河+中国星主攻大众市场。
整合的直接收益是成本节约。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透露,合并后研发投入预计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以2024年极氪759亿元营收计算,仅供应链成本下降即可释放近60亿元利润空间。
降本增效 从“各自为战”到“规模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更深层的协同体现在技术平台共享。2025年3月,吉利全系车型智驾方案统一为“千里浩瀚”系统,极氪的SEA浩瀚架构与领克SPA Evo架构实现互通,三电技术、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模块的复用率超70%。例如,领克900与极氪9X同为全尺寸SUV,但通过差异化定位(家庭vs豪华)共享底盘与电池组,研发成本降低30%。
众所周知,在整合前,极氪与领克存在显著市场重叠。2024年领克Z10上市首月分流极氪007订单12%,双品牌渠道重叠度超40%。合并后,品牌定位被重新划分,极氪作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对标特斯拉Model X、蔚来ES8,2025年目标销量32万辆;领克依旧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覆盖主流高端市场,目标销量39万辆;吉利银河主攻大众市场。 这种“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战略,既避免内耗,又形成价格梯度。例如,领克900以售价28.99万起的定价,与预计40万+定价的极氪9X共享技术平台,但通过配置差异锁定不同客群。
此外,私有化消息公布后,极氪美股盘前涨超10%,吉利港股微涨0.24%。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市场认可的逻辑在于:退市后极氪可摆脱短期盈利压力,专注长期技术投入,尽管极氪2024年净亏损57.9亿元,但同比收窄29.9%,毛利率更是一举提升至16.4%。销量方面,极氪+领克2024年合计超50万辆,今年更是目标冲击目标71万,足见其仍有光明的前景。
行业启示:中国车企的范式转型
聚焦吉利的整合布局,同样折射出中国车企战略思维的进化。过去十年,车企通过多品牌扩张抢占细分市场,但电动化时代的技术复杂度与资本密集度,使得“广撒网”策略难以为继。吉利的选择表明,头部企业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聚焦,通过资源集中构建护城河。
在《一品汽车》看来,在资本寒冬中,断臂不是妥协,而是为了握紧拳头。整合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野望的起点,整合后的吉利具备三重优势:那便是成本碾压、技术虹吸与渠道复用。要知道,单万人研发团队便可实现智驾系统跨品牌迁移,同时领克1200家海外网点为极氪出海铺路,较比亚迪自建渠道节省3年时间。 这些优势让吉利在30万+高端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能力,而新势力仍在10万-20万区间血战。
当然,这场革命或许伴随阵痛,但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它指向了一条更可持续的生存路径——从资本驱动的规模竞赛,转向效率优先的价值创造。而这,正是吉利留给行业的最大启示。极氪2025年前4个月销量仅5.5万辆,完成率17.2%;领克完成率25.6%,全年目标压力巨大。渠道整合中,部分经销商需同时销售极氪与领克车型,可能引发利益冲突。此外,私有化虽缓解极氪融资压力,但吉利需承担约65亿美元收购成本,可能推高负债率。此外,极氪未来若寻求A股或港股二次上市,需重新证明其独立价值。
写在最后: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革命!
“当两个儿子抢同一块蛋糕时,父亲必须重新分餐盘。”这场整合最残酷的隐喻在于,即便是领克这样的“燃油车优等生”,也不得不通过资本联姻延续生命。在电动化的铁幕下,中国车企已进入“不整合即消亡”的黑暗森林,而吉利,正是第一个扣动扳机的猎手。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