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挖人消息在汽车圈引起了一波浪潮,前大众首席设计师马丁·克洛普受邀加盟了众泰汽车,这也是继去年9月曾任职于上汽全球设计总监的安东尼·威廉姆斯-肯尼后第二位加入众泰的知名设计师。
![]()
右一:马丁·克洛普(Martin Kropp)
他是谁?
说起马丁.克洛普就不得不提他所服务过的品牌——大众了,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他曾担任过大众汽车全球设计专家(Design Expert of VW Design, Global),一些大众旗下知名车型都是出自他之手,例如大众三宝:捷达、宝来、桑塔纳。
![]()
![]()
![]()
从上至下依次为捷达、宝来、桑塔纳
中国最著名的特供车型(没有之一),有着“德原朗”之称的大众朗逸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当然真正使他声名远扬的还是那台有着“最美大众”之称的第一代大众CC,这台车的设计荣获了“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中的最高奖项——最佳设计品质奖,以及iF产品设计奖、澳大利亚国际设计奖等在内的诸多国际设计大奖,可谓是大奖拿到手软。
![]()
众泰还有谁?
前文提到过,众泰还有一位同样不逊色的杰出设计师——安东尼·威廉姆斯-肯尼,这位来自英国的也在汽车设计岗位上积累了20年的经验(马丁.克洛普拥有近30年的设计经验),作为原上汽全球设计总监,在上汽集团任职的十年间也打造出了多款经典车型,例如荣威的RX5、i6以及名爵的锐腾和名爵3车型,也可谓是战果累累。
![]()
![]()
![]()
![]()
众泰为何到处挖人?
说到众泰这个品牌,我们作为消费者以往是怎么看待的?恐怕多数情况下都会报以“看戏”的态度居多,推出的一款款新车身上总会或多或少看出些其它品牌畅销车型的影子,甚至全部身影的情况也发生过,在此我们不去谈及专利权问题,也不去讨论这么做符不符合公众和媒体道德接受度问题,至少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众泰还想更进一步发展,甚至也像长城WEY和吉利领克那样冲击乃至冲破“廉价”标签下的天花板,那么必须要做到转型,这也是众泰不得不做的事情。可似乎自主品牌谈及转型亦或升级总爱去招揽设计师而非工程师呢?
技术转型 or 设计转型
这又是另一个有趣话题,招揽知名工程师当然也是属于“转型”,但是成本不一样啊!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里所言“成本”二字倒并非一定所指招揽成本,诚然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开发核心技术,更新汽车底盘、平台乃至架构都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开支,但是招揽一名世界级的知名设计师也并不便宜。
只能说大多数的自主品牌都比较了解我们国内市场的消费者,说句不怕被喷的话,至少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者买车真正看重汽车最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悬挂)的是少之又少,买车的诉求点主要还是集中于品牌是否响亮,空间会不会局促,还有更重要第一印象好不好,即车辆的外形好不好看。
别说女性购车群体多数都是外观决定论,很多对车不甚了解也没太大兴趣的男性买车时也就是图个好看即可,所以那些自主品牌与其花费大量的预算投入到消费者们看不见的地方做更新,搞优化,即便最后捣鼓出了些黑科技,也不好宣传,人家消费者压根就不关心这些,你说这不是得不偿失嘛?
于是大部分的自主品牌就放弃了“技术转型”,老平台怎么了?老酒尚能装新瓶,换个壳子照样卖!先花一大笔钱招个世界知名设计师,设计一套好看的皮囊和内饰,然后将剩下的预算全部投入到市场营销上面去,着重推销市场转化率就是这么得来的,毕竟对于他们车卖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将来再无“抄袭”?
想来这才是大部分人最想知道的问题,拥有众多前沿设计师的众泰以后还需要再“借鉴”别家的优秀设计吗?主观上我觉得没必要了,向大众的设计多次“看齐”的众泰已经直接拥有了原设计者,要是再依旧如此,这笔招贤费也算是白花了,除此以外,看看隔壁这次吃了大憋的陆风,算来算去,大众集团也该要来敲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