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
在吉利与戴姆勒达成协议共建出行合资公司5个月后,双方又有了新的动静。
3月28日,戴姆勒计划将旗下smart品牌的50%股份出售给吉利汽车的传闻得到证实。北京时间15点30分左右,吉利汽车和奔驰汽车通过各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几乎同时官宣了双方组建合资公司的消息——戴姆勒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
据了解,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双方将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智能汽车转型。
戴姆勒方委派的三名董事分别是: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戴姆勒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戴姆勒董事会成员、负责奔驰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
吉利控股方的三名董事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对于该协议的投入情况与商务信息,吉利方表示暂无可披露信息。
据外电介绍,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现有smart车型。传统燃油版smart将在今年年底停产,待中国新工厂投产后,海外smart工厂也将停产电动版smart,汉巴赫工厂将被用于生产奔驰EQ品牌紧凑型电动汽车。
自2000年被戴姆勒全资控股以来,smart始终处于难以盈利的困境。作为奔驰的一个微型车品牌,在成立的20多年间,也尝试过跑车、紧凑型车以及四门车,但最终因为市场并不接受,大多以亏损而结束。数据显示,2018年,奔驰及smart品牌在全球范围的销量为244万辆,同比增长0.6%,其中,smart品牌的销量仅为12.9万辆,同比下滑4.6%。而该业务分部除税前利润亦录得下降18%,至72.16亿欧元;回报率由9.4%降至7.8%。
与此同时,在汽车“电动化”发展道路上,smart也并未给其带来盈利的信心。早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戴姆勒就宣布旗下的smart并于2020年在全球各大市场逐步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的规划。去年5月,戴姆勒宣布投资5亿欧元,将位于法国昂巴克的smart工厂改造为生产EQ系列车型的工厂。
![]()
目前,smart已在市面上推出EQ Fortwo及EQ Forfour两款电动车,EQ Fortwo新车将于2020年推出市场。不过从数据来看,160km的续航里程在今天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并不具备优势。
从吉利与戴姆勒此前的合作来看,将smart出售给背靠中国大市场的吉利,既保全了品牌,也分摊了营收的压力。一方面,smart在中国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糟。2018年,smart品牌在中国的销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12%,与2017年8.6%的同比增幅相比,增速再获提升。
另一方面,smart也能在吉利布局的出行领域有发挥的余地。在此前分时租赁巨头Car2Go的阵营里,很长一段时间,smart Fortwo都是其主力车型。小型车给使用和停车带来的极大便利,也让其天生适用于分时租赁领域。对比国内市场,曾经车和家设计想要推出的第一款小型车SEV也同样是这个逻辑。
目前,李书福麾下已经拥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吉利控股还对戴姆勒、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及太力飞行汽车进行了战略性投资。
《汽车年轮》认为,此次和戴姆勒的联手,某种程度上也是双赢的结果。戴姆勒有很强的生产技术积淀以及品牌影响力,吉利在本土市场、三电技术方面也有多年积累,再加上去年年底和宁德时代的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如果双方达成合作,完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此外,国产后的smart势必有新的定价,价格优势也将帮助它直接与国内众多自主车型展开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