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遭腰斩,安全性受质疑,公路坦克这次栽了。
作为国际RCAR组织在华的唯一正式会员机构,由国内几大保险公司出资成立的“中保研”可谓威名赫赫。尤其是在公布首批参与安全碰撞测试的车型成绩后,更是树立了其“中国版IIHS”的形象。
![]()
在早先发布的第一批碰撞结果中,包括本田思域B柱被撞断,国内版车型和海外版安全质量不一等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中保研的安全碰撞成绩也被视为车辆安全性高低的最具价值的参考。
![]()
近日,中保研再次亮剑,公布了2018年第二批参与碰撞测试的车型成绩。而在第二批碰撞测试结果中,比亚迪宋MAX因为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两项取得差评而引发普遍吐槽,认为其安全性上存在较大进步空间。
![]()
据了解,所谓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碰撞包括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及座椅头枕四个项目。这四个结构性碰撞不仅和我们日常用车中发生碰撞的情景极为相似,而且也和驾乘人员一旦遭遇事故后受伤情况密切相关。
![]()
具体来看,比亚迪宋MAX除了在座椅头枕安全性上获得了G(好评)之外,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均获得了P(差评),而在车顶强度方面,宋MAX则获得了A(良好)的评价,因为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均获得了差评,导致宋MAX整体表现垫底。
所谓25%偏置碰撞也是小偏置碰撞,即以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其意义在于模仿日常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侧面碰撞,同时和C-NCAP中的40%偏置碰撞相比,小偏置碰撞对车辆的上纵梁、减震器以及A柱的考验更为直接苛刻。
![]()
显然,比亚迪宋MAX在小偏置碰撞中受损严重,不仅A柱弯曲变形,而且车门也受压变形摊开,乘员舱空间受到挤压明显,如果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发生这样的情况,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
如果说小偏置碰撞测试因为对车辆的要求较为严苛获得差评并不意外的话,那么宋MAX侧面碰撞也获得P(差评)评价,显然就是不够厚道了。
![]()
此前思域就是在侧面碰撞中因为B柱被撞断,所以获得了M(一般)的评价,而比亚迪宋MAX在侧面碰撞中却直接获得了P(差评)评价,现场图显示,其B柱溃缩严重,虽然是否断裂还有待官方公布更多细节,但是其B柱受损情况显然十分严重,驾驶舱和乘员舱被侵入较多。
![]()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公布的两批次二十余款参与安全碰撞测试的车型中,比亚迪宋MAX和宝骏510也是仅有的两款在和驾乘人员密切相关的“车内乘员”安全性上获得“P”(差评)的车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宋MAX和宝骏510的安全性处在同一水平。
此外,在事关事故发生后的维修费用的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指数评价中,比亚迪宋MAX也表现不佳,包括正面结构碰撞中仅获6分(满分30),追尾碰撞16分(满分30),加权得分仅为9.3分。最终获评P(差评)级。这意味着发生事故后,宋MAX的耐撞性不佳,同时维修费用会比较高。
![]()
比亚迪宋MAX是一款售价7.99万-12.99万的MPV,不错的造型和较大的空间以及低廉的价格为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数据显示,宋MAX在2018年斩获了14.11万余辆的销量,是比亚迪最为畅销的一款车型。
![]()
而宋MAX的畅销除了低廉的价格外,更多的还是宋MAX在造型上的改变,随着国际顶尖设计师艾格的加入,比亚迪的前脸得以重生,新的设计元素不仅让比亚迪以往廉价和山寨的形象得以改变,同时在销量上也有了起色,其中宋MAX的热销便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遗憾的是,显然宋MAX在安全性上并没有跟上突进的外观设计水平。耐撞性和车内成员安全性两项差评不仅意味着宋MAX被中保研撞回了原形,而且也说明宋MAX在安全性上仍有进步空间。
![]()
事实上,除了以上两项被动安全获差评外,在主动安全配置方面宋MAX也并未配备包括目前常见于国产车的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前车预碰撞系统等主动安全配置,他们仅仅存在于宋MAX的顶配车型的选装清单上。而主动安全配置的缺失也进一步削弱了宋MAX的安全水准。
作为曾经的一线自主,眼下转型新能源的比亚迪在燃油车方面已经被长城、吉利、长安等越落越远,不过,不论主营业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都应把车辆的安全放在首位,价格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设计水平上去了,但是在消费者更重视的安全性上却下来了,显然是消费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比亚迪宋MAX累计销量为1.01万辆,同比暴跌60.26%,这其中有市场变冷的原因,也有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因素。当然,和消费者的口碑也密切相关,比亚迪的产品在迪粉口中有着“公路坦克”的美誉,而此次碰撞结果却让公路坦克栽了,被网友认为“安全性太差”,这显然也给比亚迪宋MAX提了个醒,不把安全放首位,其销量恐怕仍将继续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