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作为传统车企代表,大众似乎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日前,根据外媒报道,为达成于2023年6月制定的“ACCELERATE FORWARD | Road to 6.5”(加速前进 | 通向6.5)全球业绩计划,大众汽车正在筹划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
![]()
“通向6.5”计划是大众“ACCELERATE FORWARD”转型计划中关于商业盈利目标的部分,其计划是持续实现6.5%销售回报率,这一数字在全球主流的非豪华品牌中,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大众汽车计划到2026年,整体品牌的利润增长100亿欧元(约合782.6亿人民币)。
![]()
想要达成更高的利润目标,大众汽车便开始从研发端的成本下手,车辆的研发周期将从50个月被缩短至36个月。大众声称这一变化“并不会牺牲质量或安全性”。根据预测,这一措施将会在2028年前,为大众汽车省下约10亿欧元(约合78.2亿人民币)的研发成本。
![]()
与缩短研发流程相对应的是减少样车的开发数量,大众表示,用于研发评估的样车数量将会减少大约50%。这一举措每年大约可以为大众汽车节约4亿欧元左右(约合31.3亿人民币)的研发开支。
同时,大众汽车还竭力提高采购、售后以及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效率。以上多项措施共同作用,每年总计可以节约7.7亿欧元左右(约合60.2亿人民币)总开支。
此外,大众汽车还将进一步控制其人力成本,进行有限度的职位削减。1967年出生(57岁)的雇员将会部分“提前退休”,1968年出生(56岁)的重度残障雇员,也会“提前退休”(德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除了提前退休部分较年长的雇员外,当前的人员招聘会进一步冻结,管理人员福利计划的扩张也会相应冻结,预计将节约大约20%的管理人员开支。
![]()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
以上举措将于今年开始正式生效。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认为,大众汽车目前在市场上已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削减开支的措施,有助于企业重回正轨。
大众汽车的“降本增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新旧动能切换的冲击导致的竞争加剧,已波及到了全球。中国车企被视作全球汽车行业“内卷中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传统跨国车企的战略制定。
当然,压缩部分研发流程未必会直接导致大众产品的竞争力削弱,部分平台件的功能验证已充分成熟,具有足够的复用性,且目前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可以潜在地提高研发的效率。最终大众汽车的“降本增效”,能否达到计划所设立的预期,还需结果说话。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