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当天,微信朋友圈竟然有3·15晚会的广告……这个震惊了很多朋友。
![]()
显然,我的朋友圈大多数人对3·15的广告都是负能量,但这个可以理解,大多数人对于质量问题都是外行,只能凭感觉说话,这显然不是科学态度。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这个新发布的公告重点明确的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 车的三包责任范围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关键条款:
第一,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出现问题视为发动机变速器出问题,要免费更换总成;
第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反复出现问题可以退换车;
第三,动力电池充放电衰减的测试方法要明确在三包凭证上;
第四,动力电池起火得退换车。
当然其他还有修订,但把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纳入三包这个是主要内容。从内容修订的结果看,对车企的要求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内容,作为强制性的法规,达到要求并不证明车企的产品就有什么市场优势。对政府监管机构而言,三包是政府托底的法规,企业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本应把标准定得高于强制法规。
比如有电动车明确7天可以无理由退换,这就比出问题退换车标准要高。至于起火退换车的问题,显然只是最低要求,对企业而言,如果车辆都自燃了,还打算只是退换车了事,那太低估社交媒体的煽风点火能力。所以有常识的车企都会在车辆自燃之后加大补偿消费者的力度,避免事情发酵到没人再敢买车。
事实上,历史上的英国、苏联都曾经造大飞机,虽然最终都能够从技术上解决安全问题,但最终都是市场对坠机的恐惧葬送了这两个航空大国的民用航空业。随着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自燃风险加大,对任何电动车企业而言,如何避免车辆自燃,如何在自燃之后安抚消费者,这是避免品牌轰然倒地的关键。某电动车品牌消费者是不买自燃险的,为啥,因为消费者指导,如果真的自燃了,厂商要赔的钱远比保险赔得多……
过去几年电动车企业野蛮生长,消费者遇到问题,车企当然也在解决,有没有这个三包,车企都不可能抵赖说无法可依,所以不赔不换不退。每年3·15都有人搞事情。比如食品、比如汽车,这些都是最容易引发公众讨论的事情,但讨论的方向是否正确呢?
无论学校还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如果要保障食品安全,只有冷链统仓共配+明厨亮灶这一个路径。麻辣火锅是没有冰箱时代南方百姓对待腐败食物的聪明办法,欧亚的香料战争就是为了让人能容忍腐败食物,但没有人会骗猪吃腐败食物,宁可饿着,猪也不会吃腐败食物。归根到底,对付商业欺骗,只有智慧食品供应链一条路可走,做学生生意买得起爱马仕不是错,把文明社会寄希望于商人的道德自律,出问题就仇富,解决问题都躲避社会协作,这才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本。
高质量发展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孩子不能吃腐败食物,难道成人老人孕妇就可以吃吗?谣传高档车空气致癌,难道低端车、公交车就可以空气致癌吗?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参与问题讨论,看这类极端传闻的背后就会通透很多。3.15不是你我的节日,那是商人的,不然为啥这一天消费者不放假,商人都很低调呢?
汽车的三包解决的是车辆必然发生但又不可预测的个性化问题,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消费者个体的烦恼。既然三包是最底线的要求,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看,任何行业都不应该追求底线,而应该追求高标准。对电动车而言,什么是高标准?谁来定义高标准?这些事情不可能靠政府解决,必须靠市场参与者解决,必须有人能够代表消费者、代表企业建立这个高标准,归根到底,我们与跨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取决于我们本土车企的造车标准,当我们的标准低于跨国企业的时候,在符合国际公平贸易规则的前提下,政府根本没有多少帮助本土企业的工具。
所以,在面对三包这个问题上,提高本土车企的质量控制标准,这才是中国汽车制造强国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三包而言,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比较下各个车企的三包标准,究竟是哪些车企在用最底线的三包糊弄消费者,是否应该曝光这些贴着底线赚昧心钱的车企?至于那些三包底线都守不住的车企,最好早点倒闭,它们不倒闭,高标准车企哪来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