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意兴阑珊,是夜未央后的寂寥;一刀两断之前,也不是没有爱意满满。辉煌过后的广汽菲克,已经渐行渐远,只剩下“断舍离”的坚决。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然山海依旧,广汽菲克却无法再一路同行。”现在我们更想说,与其怀念过去,不如直面现实。广汽菲克的破产,是时代给予的挫折,也是其自身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后果。
很久了,很久了。时代扔下你,从来都没有跟谁商量一下。
▌未堆砌怀念 广汽与Stellantis遗留争议
这个冬天的寒意,已经浸透在每个人心里。
广汽菲克的故事结束,就是在2022年的冬天。
10月31日,Stellantis集团官网发布最新公告,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以及Stellantis的股东已批准一项决议,同意广汽菲克在亏损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破产。
随后,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广汽菲克破产申请的议案》。根据合营企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申请,集团同意其因资不抵债,按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破产。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广汽菲克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广汽菲克的故事已临近剧终。这家成立12年的合资公司,终落得一个破产结局。曾几何时,在这个合资企业的门前,也是高朋满座,车水马龙。
无论是郑杰时代,还是后郑杰时代,在那个本不平坦的路途上,有过风光,有过落寞,如今,只剩一地哀伤。合资的双方未堆砌怀念,分手的剧情毫无体面,令人更加唏嘘的还有这结局到来时的无奈和不堪。
早在2022年7月份,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就先后宣布终止双方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合资公司相关事宜。更早些时候,Stellantis集团为尝试获得更多的广汽菲克股权,以实现在合资公司获得更大话语权而向广汽集团施压,但双方谈判未果。
不争的事实是,因为持续的疫情影响,广汽菲克的产品早在年初就停止了生产,而且一直未再复产,冰冻局面,逐步形成。
对于广汽菲克项目,占话语主导权的是Stellantis集团,犹疑不决的也是Stellantis集团。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身上,2022年10月份的巴黎车展,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就曾公开表示准备对标致品牌和雪铁龙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轻资产”战略。
相同的表达在Stellantis集团宣布终止广汽菲克的时候再次出现,Stellantis集团会继续为Jeep提供后续的售后服务,并且Jeep品牌也不会退出中国,未来依旧会以进口的形式在国内销售牧马人、大切基诺等车型。
区别在于,Stellantis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目前正筹划卷土重来,神龙汽车似乎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而广汽菲克已经成为了Stellantis与广汽集团博弈的牺牲品,Jeep品牌注定要再次告别。Stellantis在华战略的摇摆不定,以及在广汽菲克项目上的一厢情愿,都成为了其与广汽集团合作的负面因素。
虽然,在广汽菲克的破产结局中,会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不甘,但Stellantis与广汽集团的矛盾集中点,一定是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的高地之争。
在广汽菲克官宣退市之后,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开启公开喊话、隔空“互撕”模式。广汽集团近日表示,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就在华合资企业失败发表的评论“令人震惊,难以置信”。广汽集团在一份声明中称,“Stellantis几家企业在中国市场未能取得成功,是对客户缺乏尊重的结果。”
两家公司的罅隙早在年初就已初见端倪。
2022年1月,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并称“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相关手续,但仍需监管部门批准。”如此郑重的公开信息,却遭遇了反转。广汽集团的打脸来得响亮不但飞快,而且彻底,一句此行为未经许可,在那时就已经注定了两家公司合作之路,难以延续。
既然不再相爱,所有的岁月静好,突然就都变了味道。回首之间,2022年,双方只剩下了资本战场的博弈。谈判的过程,无非是双方互相妥协与拉锯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当一切最终帷幕落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都来不及谢场。
▌不体面的分手带来纠纷
受苦的是经销商。
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的分手,有点尴尬,也并不好看,正式官宣广汽菲克的破产清算之后,经销商维权的纠纷,此消彼长。
2022年11月11日,26家汽车经销商联合向广州市和长沙市人民政府信访局发函,对正在申请破产的广汽菲克申请维权。
在维权函中,26家汽车经销商共提出四条诉求:一是坚决抵制广汽菲克在未解决经销商及客户问题前破产清算;
二是经销商缴纳给厂商的保证金、应得返利全额现金兑现;
三是因厂商手续问题,客户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牌,所造成的损失,如库存积压车辆,厂商理应进行原价回购;
四是弥补因厂商过失给经销商造成的经济损失。
11月15日,广汽集团官方回应,将积极支持广汽菲克债权债务依法依规处理,并探讨活用其资产、资源的重整措施。同时,广汽集团将督促广汽菲克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配合破产管理人依法依规作出安排。
广汽菲克的一名经销商负责人对“汽车品评”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我们是合资公司散货直接受害者,广汽菲克一句简单的撤资就抛开了所有责任,我们的利益没人给保障。”如今,广汽菲克的经销商犹如笼中困兽,摆脱不掉也逃脱不了,很多人都选择通过各种维权活动申诉自己的不满,争取合法权益。
在我们看来,经销商群体在全国的各个区域市场,也都是人中之杰。对于广汽菲克产品力不足,营销乏力,前景黯淡的事实,心中都有预判。只是这些经销商对于破产之后的无序与无助,却是出于意料之外的。
当我们对广汽菲克破产深入发掘之后,我们会发现,对于经销商体系管理的建设,广汽菲克一定存在重大失误,两方的矛盾程度早已因为销售压力的加剧而不断加大。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领域中,经销商与主机厂的关系,不但是合作伙伴,而且要胜似合作伙伴。很多企业的销售公司负责人,甚至跟我们提及,要把经销商也当做客户和上帝来对待。在需要精诚团结,彼此成就精神推动的时代里,广汽菲克的破产也早已成为命中注定的事实,没有生产、没有销量,营销错位,品牌失血,又怎么能要求经销商与自己同心同德呢。
凛凛寒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下行的当下,寒心的不止经销商,还有很多广汽菲克的利益相关者。最新的消息显示,广汽集团在广汽菲克破产公告里表示,已向广汽菲克提供不超过2亿元专项用于员工安置费用部分。
▌中国汽车合资时代终结的标签
2018年以来,铃木、雷诺、一汽马自达、广汽讴歌等等享受过时代红利的合资品牌相继宣布退出或并网销售。至于失去合资伙伴之后,Jeep品牌进口带来售价上涨则是Stellantis将来要面对的问题,而Jeep在中国市场还剩下多少美誉度和口碑,还有多少产品竞争力,我们从广汽菲克上也可窥一二了。
从初始的辉煌,2017年年销量22.32万辆,到如今落寞收场。广汽菲克代表了一批合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时代的红利之下,合资企业一度风行。广汽菲克借以Jeep之名打响知名度,但却因市场竞争升级,自身产品定位不清、营销策略低级,以及“机油”事件的危机公关处理不当,逐渐走下坡路。Jeep产品系列更新换代的缓慢,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敬畏,以及突发疫情停产停工导致雪上加霜。
Jeep不是边缘品牌,曾经有段白衣飘飘的日子,进口Jeep的年销量甚至到达了8.8万辆。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同于其他品牌离场,在我们看来,这将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休止符。
曾经中国汽车市场以合资企业为主流的产业格局,将在广汽菲克破产之后彻底被打破。一个中国传统企业,跨国公司及合资公司,中国新兴造车企业将三分天下,在电动化、智能化的产业变革中,开启一段新赛程。如此,自上个世纪1990年代兴起的中国汽车合资时代,历时30余年,将彻底终结。
▌孰是孰非的另一种解读
广汽菲克惨淡破产已成既定事实,我们虽然不想就事件本身做过多评论,但对于合资双方仍未终结的后续争议,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就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合资双方简单的各50%的股比结构,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下特殊的产物,股比对等,看似权限与利益对等,实则潜流暗涌。
广汽集团虽然也曾有过广州标致、广汽中兴、广汽蔚来等失败项目,但其在广汽三菱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创新探索,以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中国最成功合资企业的实践,使其对广汽菲克合资项目有着更长远和切合实际的战略设定。
在我们看来,广汽集团以曾庆洪为代表的管理团队在与Stellantis集团的博弈过程中,始终是强硬的,而这也符合曾庆洪一贯以来的作风。曾庆洪的强势恰恰源于他的理性与谦和。
而反观Stellantis集团,其对自身产品的自负,对中国汽车市场缺少敬畏,一贯傲慢和一意孤行的偏执文化,已经接连遭遇失败,无论是北京克莱斯勒、还是南京菲亚特,还是长安DS,最终到了现在的广汽菲克。
一场不欢而散的结局,一条已经到来的全新赛道,Stellantis逆风翻盘的可能已经为零,后续的争议也亟待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来积极处理。
▌尾声
当往事成为历史被回顾,为人可见不过是明面的光彩或是散场的落寞。时代的浪潮下,当我们费尽千般心思,终于立于潮头,却发现,我们已经走在这个世界的身后。
突然想起郑杰,想起道宏,还有许多熟悉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成为往事的不只是往事,春秋晦朔也是曾经,广汽菲克在国内不过大梦一场。所有的纷纷扰扰,都让它结束在这个冬天。